济宁老年大学欢迎您!
站内搜索: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2301
发布时间:2023-09-11 15:20发布人:管理员

教 学 研 究


第一期

济宁老年大学主办      (总第54期)     20230911

 

编    

 

9月7日至8日,老年教育40年发展论坛暨山东省第六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会议宣读了《关于老年教育40年发展论坛暨山东省第六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和优秀组织奖的表扬通报》(鲁老学协学字〔2023〕2 号),济宁市共有12篇论文获奖,其中济宁老年大学顾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老年大学融合发展实践与思考》、鱼台县老年大学胡萍丽《信息添翼,数字赋能: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教育“智慧化”转型路径探索》、鱼台县老年大学梁泰然《老年大学开展游学的探索与思考》、曲阜市老年大学张琪琪《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4篇论文获二等奖,微山县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李森《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可持续性标准化建设与立体层级建构动态发展研究》、梁山县老年大学周东蕤《促进老年社会参与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鱼台县老年大学胡超峰《新时代基层老年大学党建路径浅探——以鱼台老年大学党建为例》3篇论论文获三等奖,济宁老年大学颜亓新《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以济宁老年大学为例》、任城区老年大学丁曦《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 梁山县老年大学程大卫《适应老年学习特点:为老年人设计的远程教育模式探究》、梁山县老年大学徐芹芹《老年大学智慧校园建设研究》、微山县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刘世瑞《同舟共“技”与你“助”老——微山老年大学多维度打造老年教育联盟业态》5篇论文获优秀奖,济宁老年大学作为6所市校之一荣获“优秀组织奖”。

《教学研究》将分三期刊登以上理论研讨获奖论文,供同仁们互相交流学习。下一步,济宁老年大学将继续把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引进高端理论研究专家队伍,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扎扎实实搞研究,实实在在促转化,为科学推动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期刊登4篇获二等奖论文:分别是济宁老年大学顾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老年大学融合发展实践与思考》、鱼台县老年大学胡萍丽《信息添翼,数字赋能: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教育“智慧化”转型路径探索》、鱼台县老年大学梁泰然《老年大学开展游学的探索与思考》、曲阜市老年大学张琪琪《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

老年大学融合发展实践与思考

顾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深厚的文化沃土、培育深厚的文化根基,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文化养老的重要举措,对保障老年人权益、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济宁老年大学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老年教育主阵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老年教育”模式,围绕本地文化资源做文章,推动双向融合发展,为老年大学发展注入新动能,有效推动了老年大学内涵式、规范化、特色化、开放式办学,形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老年大学;融合发展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济宁视察,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对济宁工作寄予殷切期望,赋予济宁光荣的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继续推动两种血脉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强调“两个结合”“两创”意义重大,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之相关的“文明”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人们一般把“文明”与广义的“文化”看作是同义的。我们普遍关注的文明就是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方式的集合。

济宁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运河文化的集聚兴盛地,有“三孔”和京杭大运河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有邹城孟府孟庙孟林、曲阜颜庙、嘉祥曾庙和武氏祠等文化遗产,始祖文化、孔孟文化、运河文化、李白文化、梁祝文化、汉碑汉画像石文化、山水文化等交相辉映,被誉为“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儒家文化是济宁的文化根基和文化特色,也是济宁文明的象征。济宁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文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动力,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弘扬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努力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城市。

一、用丰富内涵的筑牢发展基础

(一)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济宁老年大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济宁老年大学自1988年建校以来,一直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老年大学,为谁建设老年大学,怎样建设老年大学,作为老年大学工作的根本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老年大学工作提供了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的价值准则和目标指引,提供了深厚的道德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其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对现代社会发展弥足珍贵。

可以说,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济宁老年大学而言,是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使命。

(二)充实办学内涵

济宁老年大学近年来立足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在弘扬精神标识中彰显中华文明的时代价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要义植根到在校师生、干部职工的头脑中,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儒家的教育内容丰富多样,其核心是如何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尤其是道德的人。”为此,济宁老年大学继承弘扬关心道德、重视礼乐的儒家思想,着力培养干部职工、师生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开拓进取、严谨求实、和谐包容、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校风、学风、教风,以此推动老年大学管理服务水平,提升老年学员核心素养,积极服务社会治理。开展了干部职工创新争优评选以及教师之星、学员之星评选活动。深入宣传艺术顾问谢永聚、声乐老师娄珏、工笔画教师王静、楷书班教师周传水等优秀教师数十年来无私奉献老年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从矢志向学、赓续家风、悦学乐为等不同角度宣传报道了学员代表胡岱玲、李成贞等的人求学经历;鼓励师生用课堂笔记、散文随笔等形式书写学习感受、分享学习经历并积极向上推广;鼓励学员用画笔、镜头、歌喉、舞蹈等表达对老年大学的眷恋和归属,热心参与学校发展。可以说,老年大学是全体师生的大家庭,他们的亲身感受、身边的故事都可以春风化雨地感召更多人走进老年大学,帮助更多老年人学到知识、获得快乐、增强自信,鼓励更多优秀教师扎根老年大学、奉献老年教育事业,带动全社会广泛关注老年大学。

二、用规范贴心的管理服务凝聚发展力量

(一)推动课程建设科学化、特色化发展

老年大学是老年人群聚集地,受众面广,是老年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优质教学资源,将其融入老年大学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能知识培训、文体活动展示等工作融合发展。一是完善初、中、高、研究为一体的分层次教学体系,提高学员人格修养和政治素养,培育家国情怀。增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将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育纳入必修课程,细化国学专业课程体系,以短期班和长期班相结合的方式开设经典诵读、诗词鉴赏、戏曲、书法、国画、历史、非遗、武术、中医保健等课程。二是把乡土课程融入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体系之中,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形式,利用课前或课间十分钟为老同志上好 “微党课”。广泛搜集地方志等文献资料,深入现场拍摄、采访,深入挖掘整合运河文化中的红色元素,结合老年大学工作实际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让老同志带着兴趣、带着共鸣学习。

(二)促进教师队伍规范化、优质化发展

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根据反馈意见,迅速启动2023年春季学期听课观摩活动,班子成员带领3个观摩小组,利用两个月时间集中听课,课后打分,规范评价,对教学效果差的教师重点观察,对整改不到位、学员意见大的教师予以辞退。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授课,为老师举办个人音乐会、书画作品展。举行了济宁老年大学段玉鹏书法提高班、济宁老年大学远程教育段玉鹏艺术馆教学点挂牌仪式,与市文化馆联合举办传统杨氏太极拳培训基地挂牌仪式,吸引业界名人长期来校任教,示范带动一批优秀人士投身老年教育事业,助推传统文化艺术借助老年远程教育平台取得更好的发展。

三、用鲜明的办学特色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全市老年大学“游学养”工作取得突破进展

为实现教、学、游、养的深度融合,学校把游学项目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学校领导多次到游学现场调研考察,研究制定具体路线,在切实保证老同志人身安全的同时,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悟儒家文化魅力,深刻体悟济宁市厚重的文化底蕴,让老同志更加热爱家乡的古圣先贤、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用亲身感受为济宁做宣传。6月份,举行济宁老年大学“游学养”活动启动仪式,校领导班子将印有“济宁老年大学”校名和校徽的团旗交到游学团团长手中,开启了全市老年大学游学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色化、开放式发展的新篇章。为突出儒家文化、家风家教和书法技艺教育主题,在孔子博物馆让学员深入了解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在孔庙和圣府安排了三个现场教学点,为学员详细讲解“儒家学习思想”“儒家家风家教”和“儒家廉政思想”;在中国第二大碑林孔庙碑林,组织师生现场观赏、现场授课,邀请汉魏碑刻陈列馆馆长对馆藏碑刻的历史、意义、书法风格进行讲解,饱览唐代至民国时期的上千通石碑,欣赏碑刻中蕴含的历史沿革、文体特色和书法技艺。每场游学活动都有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涵,让学员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用新的眼光感悟家门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避免了流于形式、内容单调的游学,真正实现在游中学、在学中游。在全省老年大学游学工作推进会上,我校游学工作得到了省老年大学的充分肯定,曲阜市老年大学作为代表作了典型发言。

(二)全市老年大学“同上一堂课”取得良好反响

将济宁老年大学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作为主要直播平台,把校园文化艺术节、公益课堂、精品讲座等教学活动投放到该平台,通过现场观看与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供全社会免费观看、免费回放。举行济宁老年大学“传统文化与健身养生”公益大讲堂暨全市老年大学“同上一堂课”启动仪式,首次采取线下讲座、线上公众号直播的形式,邀请中华武术大师、中国孔子文化学院副院长王俊法教授作“传统文化与健身养生”公益讲座,师生代表现场参与活动、县市区老年大学在分会场收看视频直播。今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突出市、县两级老年大学上下一体、联动发展,通过现场观看和现场直播的方式举行了书画展和舞蹈模特、个人秀、声乐、语言戏曲体育、器乐等专场演出,累计2万人次观看了演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济宁老年大学提供的平台共享了优质资源,体验了学习乐趣、丰富了老年生活,润物细无声地体会到新时代老年大学的丰富内涵和老年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学员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增强

在当前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弘扬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还肩负着强化文化自信的重任。为此,学校立足老干部党校职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四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教育。首先是建立健全学员党组织,2023年,在原有16个学员党支部的基础上,建成38个学员党支部,实现学员党组织全覆盖,每个支部配置1名支部书记、2名支委委员,发挥了党组织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大提升了整体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其次是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时间点,开展“庆六一 大手拉小手”、庆“七一”等主题党日、座谈交流、志愿服务、文体演出等活动,引导自身干部职工、师生坚持正确的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通过一系列主题突出、系统完整的活动,老同志们对国史党史有了更好的认知,对历史和文化自信的信心更加坚定,在发扬长者风范、重视家风家教、看好自己的背影、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的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也的确推动了学员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四、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市12所老年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日益提升,但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还存在很多短板,因循守旧、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科体系不健全、办学规模小等问题仍普遍存在。2022年,济宁、曲阜、邹城、泗水、嘉祥5所老年大学获批孔子学堂,其目的是打造百姓亲近、体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回顾全市老年大学发展历程,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多停留在开设几门国学、传统书画、传统手工艺课程以及组织几次活动、编印几本通俗读物的认识层面,并未形成长远的发展规划,也未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全面有效的推广工作,整体目标不明确、做法零散粗糙、没有自成体系。

全市老年大学必须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以“两个结合”“两创”为指引,依靠和凭借济宁市独特的文化基因、人文优势,久久为功,把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老年大学各项工作。

(一)全面融入学校工作

加强老年大学管理服务、统筹协调等多种能力,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老年大学融合发展,为赋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提供不竭动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作为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全面融入日常管理、理论研究、交流对话研讨、人才引育等工作,融创新管理、战略管理、人本管理、知识管理等于一体,示范引领全市老年大学协同发展,让全市各级老年大学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始终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组织开展全市老年大学精品课程评选、文体展演、作品征集展示、论文征集等活动,盘活文化资源、促进校际交流,实现抱团发展。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学校理论研究工作。开展专题培训辅导、调查研究、总结交流、理论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以先进典型带动全市老年大学不懈推进,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实。细化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科学性、整体性,以课堂为主要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党代老年人需求,打造一批远程教育精品课程、特色课程。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名师公开课”“名师公益课堂”“名师网络课堂”,把精品资源免费投放到济宁老年大学官网远程教育平台、微信公众号“空中课堂”、济宁老年教育智慧平台,推送到县市区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网、全省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网,推进资源利用最大化。

(二)深耕“游学养”发展

目前,全市研学游示范基地50余处,广泛分布于多个县市区,文旅资源丰富、政德教育资源突出。济宁境内现存汉代碑刻有38种之多,有“天下汉碑半济宁”之说,又有“济宁汉画甲天下”之美誉。推动全市老年大学游学养工作的深入发展,就必须不断更新改进游学养项目规划和具体路线,常态化组织各校在市域范围内开展古迹名胜游学养、济宁碑刻游学养等活动,让更多的老同志从了解济宁文化和风土人情入手,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用亲身感受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全市范围内的老年大学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组织师生到市外游学,用彬彬有礼、谦逊朴实的形象作为学校发展的活字招牌、校园文化的传播使者,自觉维护济宁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人来济宁旅游、居住、生活、投资。

(三)创新表达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不断适应老年人的文化需求和生活习惯,需要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吸引和感染人。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养老活动,让老年人在新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中增强参与感、认同感和获得感,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从而营造更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作用,在巩固传统纸媒、办好校园刊物的基础上,注重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网络宣传矩阵。把先进典型、经验做法推广到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山东省老年大学协会、电视台和微信、抖音等平台,打造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适老化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强化学校与老年人、老年人与社会的有效连接,提高老年大学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营造清朗向上的老年文化时空。

(四)形成品牌效应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推动跨领域整合、跨部门联动、跨地域协作,推动更多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老年大学工作、贯穿老年教育工作始终的生动实践,成为老年学员日用而不自知的价值理念,形成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作者单位及职务:济宁老年大学 教学研究部主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s://www.12371.cn/2022/10/25/ARTI1666705047474465.shtml,2022-10-16.

[2]郭齐勇,《文化学概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

[3]郭齐勇,《儒学与现代化的新探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孔子·儒学·儒藏:儒家思想与经典[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信息添翼,数字赋能:积极老龄化

视域下老年教育“智慧化”转型路径探索

胡萍丽

 

 要: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目前已经被深度运用于教育领域中,带动了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型变革。将数字技术作为老年教育智慧化发展的全新驱动力,逐渐成为普惠性的兜底民生工程,同时也反映了对老龄化社会的有效应对,以满足社区老年群体的学习诉求。本文探讨了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教育智慧化发展的内在涵蕴,并以鱼台县为例,探讨鱼台县老年教育现状与数字化困境,分析阻碍老年教育数字化的原因,并提出应对建议。

关键词:数字技术;积极老龄化;老年教育;智慧化

 

引言

在未来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将会愈发严重,寻求应对老龄化现象的有效措施,有效对接老年群体的“精学”“深学”“乐学”“爱学”学习需求,确保养老服务不再停留于“物质养老”层面,而是逐渐过渡为“精神养老”,成为当下社会热点研究议题。“数智”时代使得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逐渐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等先进技术,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潮流中,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变革如火如荼催生了全新的教育形态,带动学术界对智慧教育给予了更多的目光。智慧教育反映了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有机推进智慧老年教育能够有效应对积极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推动老年教育的均衡化与现代化发展。

一、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教育“智慧化”转型的内在涵蕴

(一)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智慧创新”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发展,逐渐产生了智慧教育的成熟理念,包括两类环境,分别是助推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深入发展的智慧校园与学习型智慧城市,涉及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所有社会主体,能够带动个体实现长效发展与创新发展。在当前阶段中,老年教育的主要模式在于实体教学,针对层次与需求差异化的老人群体,开展老年教育需要克服多重困难,而智慧教育将会有效解决该问题。在教育教学全环节中有机引入信息技术,在校内外与课内外运用通信网络与传感设备有机链接数据资源,围绕老年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打造智能化的教学支持环境,增强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度,真正贯彻落实按需学习的发展原则。

(二)凸显老年人人口价值的“目标创新”

就智慧教育而言,其主要目标在于实现个体的创新发展。智慧时代为老年学习者提供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使老年群体不再局限于“休闲养生”“含饴弄孙”的传统范式。老年群体并非仅仅是“需要照顾”的群体,“无用”、“无效”不应该成为老年群体的固定标签。基于老龄社会的宏观框架,必须带动老年学习者重新与社会发展环节接轨,深度开发并运用老年人力资源。值得肯定的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真正贯彻了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也是对老龄化社会的适应与调整。但开发与运用老年人力资源、针对高龄群体展开职业技能培训不能仅仅依靠老年教育机构或相关研究协会,必须深度融合科技手段、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创设方便友好型学习环境等,而这集中体现了智慧教育发展的目标优势。

(三)解决老年人教育困境的“条件创新”

老年教育的发展追求在于“娱乐休闲、养生保健”,而老年群体的自我实现、自我潜能开发、自我价值等因素充分彰显了老年人的多元需求。目前老年教育的发展问题主要为:学习机会相对较少、课程内容单调、学习模式僵化、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比较低等。现如今我国存在着6万多所老年大学与老年学校,其中共计有700万以上的老年学习者,在老年人口结构中占比3%。以济宁市鱼台县为例,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权限60岁以上老年人数为8.6万,老年机构总数为10个,老年教育参与者9748人,老年教育参与率11%,虽然高于国家老年教育平均入学率,却远未到到国家要求的20%。老年教育的参与率相对较低,主要原因之一为缺乏““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支持条件。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势头较为迅猛,“5G”时代信息技术速率快、延时低、连结大的发展特征,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教室得技术优势为老年智慧教育的规划设计、平台构建、课程开发等提供了可能。在此背景下,教育资源将提升老年学习者学习诉求的适应性,而实时的信息传达与反馈能够精准分析学习情景与学习需求,构建良性的学习环境,真正落实“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追求。

二、积极老龄化视域下鱼台县老年教育“智慧化”转型的现状透视

(一)鱼台县老年教育现状

截至2022年,鱼台县已经初步形成了完善的老年教育办学格局,综合涉及县、镇、村等行政主体,具备着丰富的教育服务资源,其中的核心力量来源于公办学校与社区课堂。根据办学规模与发展水平而言,鱼台县老年大学现已建成5个系、22个专业、36个班级,学员1000多人次,多为行业内知名人士,其中还有不少年轻血液,老年教育服务水平较高。除此之外,鱼台县也打造了众多民办老年教育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接老年群体的学习发展诉求。但与鱼台县8.6万的老年人总量相比,老年教育依旧存在着明显的课堂供求矛盾,阻碍了老年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鱼台县数字技术介入老年教育现状

现阶段,鱼台县老年大学以“智能设备+互联网+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创建智慧养老新模式,进行养老服务机构智慧化提档升级,主动适应老龄社会的新情况,创新构建“1+2+3+N”智慧养老新模式,打造“虚拟养老院”,旨在让智慧养老更有温度。在此背景下,鱼台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运行以来,已在全县7处养老机构运行,签约15家家政服务企业,5家大型商超,300余家餐饮、零售、药店、家电维修等服务企业,为城区及周边1.2万名老年人提供家政、购物、咨询等服务10万余次。目前已经产生了相应的作用,但当地的老年人口规模相对庞大,老年人口的实际参与率较低,覆盖面积有待拓展。此外,鱼台县老年教学开设的数学技术课程仅仅在课程结构中占比3.9%,“数字教育”和“移动终端”的受众群体相对较低,并不具备充足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三)鱼台县智慧教育渠道建设城乡现状

鱼台县老年群体接收老年教育信息渠道区域性差异明显,其中的典型代表为城乡差异。城镇的老年群体仅仅从单调的渠道中获取信息,如社区海报或宣传单等,而数字化媒介的应用程度较低,特别是社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主要通过与子女进行接触了解相应的数字化资源,并未存在明显的数字化主体性,信息落差问题显著;反观乡镇地区而言,老年数字化教育资源更是缺稀,无法真正把握老年教育价值,造成老年教育发展渠道局限于广播与数字化进乡村项目等。

三、积极老龄化视域下鱼台县老年教育“智慧化”转型的困境难点

(一)缺乏意识,教育主体局限较大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逐渐发展以及人口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当前老年人中有较多高知或退休老干部,他们有较强的学习意愿,但随着老年群体的规模逐步扩张,价值观与刻板思维的影响导致老年人无法快速把握新事物,因此改变老年群体的数字化意识存在着众多阻碍。除此之外,老年大学承载了老年教育的主要任务,建设数字化资源主要为自上而下政府扶持建设,没有引导更多的教育机构和企业关注老年教育,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老年人对数字化教育的真实需求依旧存在明显落差。

(二)经费不足,基本教育设施落后

传统老年教育的主要方式为面授,政府扶持是其主要资金来源,但存在着场地与基础设施等层面的局限,导致了报名率高而入学率低成为了老年大学的常见问题。以鱼台县为例,鱼台县老年大学的主要发展问题在于:规模低、基础设施落后、不具备充足的资金支持等,无法支持构建数字化平台。同时,鱼台县老年大学现行老年教育课程多以声乐舞蹈书画等传统课程为主,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很少涉及数字化课程,如开展智能手机使用与电脑技术使用等。虽然鱼台县已经打造了相应的老年大学网站,投入运营,但就总体状况而言,宣传渠道相对单调,不利于提升普及率。与此同时,数字化老年教育并不具备专业的教师力量,教师培训机制的缺位导致了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寸步难行。

(三)机制闭塞,管理协调相对滞后

根据鱼台县的基本状况而言,“多龙治水,各自为政”造成老年教育职能划分相对模糊。老年教育工作需要教育局、人社局、老干局、民政局等部门共同发挥价值,不同部门之间无法进行有序沟通与互动,职权划分模糊,导致工作部署与资源分配漏洞频出,并未针对老年教育工作设置相应的考核机制,无法为老年教育提供长期的发展动力。且诸多老年教育机构的教师主要为兼职教师或部分即将退休的非教育系统人员,无法保持师资团队结构的稳定性。老年智慧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智慧教育教学意识不足、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素养有待提升、教学经验薄弱、教学方法稀少等主要问题,如此阻碍了老年智慧教育的转型发展。

四、积极老龄化视域下鱼台县老年教育育“智慧化”转型的可行路径

(一)需求导向,形成老年人教育智慧化转型的共识

推动老年教育朝着智慧化的方向转型过渡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数字赋能老年教育智慧化发展必须坚持人本主义思想,始终围绕老年受教育群体的实际需求。

一方面,带动老年人树立数字技术观念,通过培训方式帮助其掌握相关技巧。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技术已经全面渗透于大众的日常生活,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但多数老年人依旧对此持有怀疑心理,认为软件中的实名认证与银行卡绑定严重威胁了自身的信息安全与财产安全,对微信与支付宝等软件存在着排斥心理,对数字技术的误解不利于其学习并认可数字技术。在此基础上,社区、老年学校、官方渠道应该发挥宣传功能,带动老年群体对数字技术形成科学认知,抵消其排斥心理与错误理解,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应该注重打击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针对老年人学习数字技术创设友好型社会条件。

另一方面,多维把握老年群体的教育需求。针对在日常生活中识字且对数字技术使用频率较高的老年群体,可展开在线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知识学习的具体倾向;针对并未配备智能手机设备且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较差的老年群体,针对性开设座谈会、实用课程与文化课程等,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数字技术的基本平台,促使老年群体对数字化转型形成统一认知。

(二)深度融合,巩固老年人教育智慧化转型的基础

以数字赋能推动老年教育智慧化转型,以期有效融合“智”与“治”、均衡“质”与“量”、精准对接“供”与“需”。

第一,数字技术赋能老年教育能够高效融合“智”与“治”。前者主要是指智能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5G等;后者具体是指治理,要求多元主体进行上下互动。数字化时代推动了老年教育供给发生深刻变革,不仅能为老年教育的供给带来变革性的发展,同时以信息化倒逼教育管理改革,基层老年教育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能得到提高。

第二,建设数字化老年机构必须老年大学、社区、家庭三方力量共同奋斗。将老年群体的生活环境作为核心切入点,逐步构建数字化网络,把握当前阶段的发展资源,注重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从而最大程度使用现有资源。要树立家庭系统思维,对家庭结构与家庭权力进行深度分析,定位老年人的家庭角色与实际地位,如此能够助推跨代际沟通。同时,增强家庭与社区的联动性,实施数字反哺策略,家庭成员引导老年群体掌握互联网时代的数字技术,能够有序化解代际冲突。

(三)渠道开发,供给老年人教育智慧化转型的支撑

就鱼台县而言,社区开展智能技术活动,主要阻碍因素在于并不具备充足的经费支持、无法全面展示智能化技术发展优势、无法带动老年群体积极参与,因此,必须增强经费支持力度,同时应该详细设计经费投入路径构建项目投入评估机制与经费投入适用标准,促使支持经费能够真正发挥其价值。

从数字化渠道构建层面而言,应该对老年人接触数字化技术的渠道进行拓展,联动线上与线下空间,丰富线下老年活动的开展形式,并设置数字化主题,进而达到多元传播数字化的目的。

从人才教育层面而言,“不可让老年群体成为老年人管理的常态化力量”,济宁市高校高职可设置老年教育专业,从而为下设区县老年教育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持。培养专业老年教育人才,为老年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社区注重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要求志愿者掌握老年教育知识,打造社区志愿者支持网络。

从数字化平台的层面而言,平台运营商应该深度把握老年群体的基本特征以及现实需求,针对老年群体开展相应平台,践行社会企业家精神,获取可观的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可打造多元化的平台内容,运用数字监管技术预防电信诈骗与金融诈骗,注重宣传养老保健知识与健康管理思维,真正对接老年人的真实需求。

五、结语

现如今,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信息化成为了社会的基本发展特质,而老年智慧教育融合了老年教育与智慧教育,针对老年群体围绕其求知、康乐、有为、进取的多种诉求,在以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造泛化的智能教育信息生态系统。老年智慧教育的基本优势在于:资源丰富、获取资源简单、时间自由、受众广泛等。但就鱼台县老年智慧教育的具体实施状况而言,依旧存在着明显的发展缺漏。因此,需要开辟全新的老年智慧教育转型路径,及时更新老年智能结构,挖掘老年群体的发展潜能,带动老年群体对智慧教育重新形成信心与兴趣,针对老年群体进行增能赋权,有助于老年群体发挥自身的人生价值。(作者单位及职务:鱼台县老年大学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小组研究员,现为中共鱼台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参考文献:

[1]王思瑶,马秀峰.智能技术赋能老年教育能力提升:价值、模型与向度[J].成人教育,2023,43(02):22-28.

[2]张红兵,孟祥彬,吴亦繁.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应用困境及弥合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22,42(11):37-44.

[3]王思瑶,马秀峰.人工智能与老年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成人教育,2022,42(09):43-50.

[4]郭中华.跨越数字鸿沟:智能时代老年教育的价值向度[J].成人教育,2022,42(07):45-51.

 

老年大学开展游学的探索与思考

梁泰然

 

 要:老年游学是发展老年教育的新模式,各地老年大学都在进行探索实践,但是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以开展老年游学的意义入手,提高各级对老年游学的认识,接着展示山东潍坊、烟台天马维拉斯、高密、郯城老年大学的做法,以资借鉴,而后分析存在的问题,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作者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老年教育 游学 模式探索

 

随着人口发展形势的巨大变化,在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全国各地老年教育呈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老年教育形式的单一,老年教育体制不完善,老年教育覆盖面较窄,老年人参与度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已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早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就明确提出:“要拓展老年教育的发展路径,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老年教育的教学方式,要将课堂学习和各类文化活动相结合,积极探求体验式学习等模式,引导开展读书、讲座、参观、展演、游学等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如教学游、外出采风、展演游、境外文化交流等形式,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大大提高了老年学员对老年教育的满意度!

游学是指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里游玩和学习,它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在游玩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中体验乐趣,在体验乐趣中提升自己。游学的本质是文化的融合,是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培养人格的一种活动方式。游学就是在旅游的基础上增加学习的功能,它以学为主,边游边学,寓学于游,寓学于乐,是一个集行走、观摩、学习、交流、实践、经历、体验于一体的综合过程。相比于一般风景观光游,游学能够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文化精神体验、价值感知。它具有情感寄托功能、审美情趣激发功能和教育启示功能,在本质上属于文化旅游的一种形式,也归属于教育旅游的范畴。

一、开展老年游学的意义

(一)老年游学是发展老年教育的新模式

当前的老年教育沿袭了传统的教育形式,多数以校园学习,集中课堂授课为主,老年学员对这种被动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越来越缺乏兴趣,而游学的出现是老年教育新模式的一种体现,它能将教育的课堂从室内搬到田间野外,甚至是异国他乡。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老年人的完善发展,有利于老年人服务社会。迎合了老年学员的需求,激发了广大老学员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程度。

(二)老年游学是提升养教结合水平的新途径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他们对社会参与的需求、精神慰藉需求等意识强烈。相对于物质层面的需求而言,我们对老年人精神层面的养老仍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方式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提高。游学项目的开展开拓了老年教育的途径。是提升养教结合水平和质量的一种途径。老年人通过参与游学项目,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相互之间也加深了感情交流。感情方面得以慰藉,陶冶了情操,并从游学中感知感受生命力和活力;精神方面得到满足,从而获得幸福感、满足感。

(三)老年游学是走进基层社区的新载体

近几年,由于区域限制、资源缺乏、资金有限等情况的约束,部分地区的老年教育往往相对落后,就像农村的老年教育就要比城市的老年教育落后,这既有老年学员自身的素质问题,也有城市资源丰富的原因。部分农村社区老年教育开展的项目往往依赖于养殖业、畜牧业、种植业等为解决自身劳动生产的专业,种类杂,不规范,学员少,社区的资源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形成高质量的、有规模的、特色的教育品牌。游学这个项目便能改变农村这种社区传统的教育模式,可将生态环境、绿色食物、户外旅游、传统工艺等方面的优势形成“特色课程”,吸引城市学员通过“旅游+学习”的席勒瞳进农村社区进行教育,这又体现出农村和城市的相互性,通过游学形式将老年教育引入基层社区。

(四)老年游学是注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长期以来,提及“银发经济”,人们的目光更多是关注保健品、养老院这些传统行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吃、喝、住,而是转变为关注身心健康、关心生活幸福指数以及如何让“老有所养”更有质量。游学产业应运而生。据统计,2016年以来,我国中老年人旅游消费年均增速达23%,2018年我国老年人出游人次数较2017年同比增长50%,60岁左右的老年人是老年游学的主要人群。“银发旅游”的势头日游活动。不同于传统课堂,老年游学是集休闲,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通过让老年人“动起来”,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帮助老年人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老龄产业与新兴经济的加速碰撞、智能化的广泛应用、新型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兴起使得老年人的出行更加容易、便捷;而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方面的逐渐上升,进一步使得老年群体的休闲旅游成为刚需。

(五)老年游学是地区间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老年游学是不同文化间的磨合与交融,是人们对外地文化和生活习俗的体验。老年游学因其独特的文化交流特性,不仅能搭建起各国、各地区之间亲善往来的桥梁,促进各地区不同文化的交流传播,也能让这些地区因为老年游学更具有活力。老年人人生经历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在游学过程中既可传播本地区的文化精髓,也可吸引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以鱼台县为例,鱼台位于微山湖西岸,素有“鱼米之乡、孝贤故里、滨湖水城”之美誉。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特别适宜养老、养生和游学。立足这一独特地缘优势,鱼台老年大学如果开发出从外地到鱼台游学路线,向本地和外地老年朋友们展示鱼台的美景,展现鱼台深厚的孝贤文化,乡土文化底蕴,这是最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二、山东各地开展老年游学的探索

根据作者本人掌握的情况,仅对潍坊、烟台天马维拉斯、高密、郯城老年大学开展老年游学的模式做些简述,以提供借鉴。

(一)潍坊老年大学游学模式

近年来,潍坊市以精准理念着力推进老年游学工作,各级老年大学先后成立游学中心,组织老年学员开展常态化游学活动。

精准打造游学线路。市县内,突出地方特色,开辟了寒亭杨家埠民间艺术文化、寿光菜博会蔬菜科技文化、青州古城非物质遗产文化、安丘景芝镇千年酒文化等一日游学线路。省内,规划了青岛、烟台海洋文化、泰安泰山文化、曲阜儒家文化等二至三日游学线路。国内,打造了北京、西安古城文化,云南、新疆民俗文化、海南传统文化等三至五日游学线路。国际上,与日本和歌山、韩国济州岛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辟五至七日游学线路。

精准开发游学产品。着力推进非遗进校园,校园传非遗。以非遗文化传承为主线,开发国家级非遗风筝、核雕、红木嵌根、木版年画、扑灰年画、剪纸、聂家庄泥塑、诸城古琴,省级非遗仿古青铜器、红丝砚、抽纱刺绣、手织丝绸,市级非遗面塑、葫芦烙画、石雕石刻、砖雕、花灯、传拓课程及产品。

精准组织游学活动。积极参加世界老年旅游大会,主动承接中外来宾游学踩线,敞开大门欢迎各地老年学员来潍开展游学活动。组织游学团赴曲阜、新疆、香港、澳门等地游学,参加老年体育舞蹈国际(中国香港)艺术节等文艺交流活动,太极拳表演、大合唱分获一、二等奖。目前,已组织10余批次500余名学员外出游学,文化交流成果显著。

精准培养游学人才。专业集训,老年大学游学中心联合市文旅局,定期集中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以会代训,积极为工作人员参加世界性、全国性游学研讨创造条件,掌握前沿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定点培训,在驻潍高校建立培训基地,开展双向培养。目前,已组织游学主题培训8场次,培训各级老年大学工作者200余人,以高素质、专业化的游学人才队伍,为老年游学活动保驾护航。

(二)烟台天马维拉斯老年大学游学模式

烟台天马维拉斯老年大学历经四年的探索发展,老年游学模式在烟台、在山东、在全国、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引起广泛关注。

1、凝聚共识,积极做好“借势、借力”文章。天马维拉斯老年大学自成立之日起,就秉承“扩大交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把“更加注重老年人生活品质和精神享受,着力打造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作为办学追求。与国际、国内老年教育机构的牵手合作,为天马维拉斯老年大学规范建校创新办学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2、更新理念,开启文化养老模式。天马维拉斯老年大学通过大胆引入游学理念,围绕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文化养老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为了让老同志乐意“游”,烟台天马维拉斯老年大学在抓好自身人居环境的同时,深度挖掘、整合本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人文和旅游资源优势,成立了天马栈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集游学的组织、设计和体验功能于一体,为才年人游学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围绕让老年人高兴“学”,他们投资 7000余万元,新建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学习活动场所,设有17间专业教室、8间专业琴房及舞蹈排练厅、合唱排练厅和书吧。目前设置了声乐合唱、二胡、萨克斯、模特、独唱、钢琴、美术、英语等12个专业课程,为世界各国老年人舒心学习、快乐交流提供平台。

3、拓宽视野,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围绕打造老年人游学世界的起点或驿站,天马维拉斯老年大学十分注重对世界各国特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并有针对性地开设了特色体验式课程,以文化促交流。天马维拉斯老年大学先后举办了50余场次的国际文化交流盛会,吸引了国内外老年教育界知名人士参加,架起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

(三)高密市老年大学游学模式

高密市老年大学在推进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把“游学”作为学员的“第四课堂”重点打造,积极探索老年大学的学员游学方式及组织管理,让学员真正作到游中学、学中游,努力促进学员身心健康。

创新教学模式,把“游学”打造成学校的“第四课堂”。近年来,学校在对广大学员的调查摸底中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员在学习娱乐之余,有“走出去、看世界、长见识、开眼界”的愿望,顺应学员这一需求。2017年起,在潍坊市内率先开展游学教育,首次组织52名学员赴香港游学,参加“中华老年体育舞蹈艺术节”,表演的旗袍秀《国色天香》获得金奖一等奖。之后,学校又陆续组织了曲阜——邹城国学游、南国摄影采风游、香港国际艺术节、蒙山——天蒙景区游、走进太极圣地陈家沟游学活动,受到广大学员的欢迎。

成立老年大学游学中心,开启游学新征程。为更加规范、科学地做好游学活动的组织工作,进一步规避游学风险、拓展办学空间,促进老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高密市老年大学在总结游学经验的基础上,于2019年3月份成立了游学中心,制定了《老年大学游学中心职责》、《老年大学游学服务规范》等一系列工作规范规定,对老年大学游学的概念、游学中心的具体职责、游学服务、游学产品设计、交通工具、酒店及餐厅、导游领队、购物安排、自费项目、出行保险、接待服务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以便遵循。

加强组织管理,游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一是强化游学中心职责。高密市老年大学游学中心作为老年大学游学活动的监督机构,负责游学服务主体准入、规范游学服务经营行为、学员游学维权等一系列监管服务工作,不直接参与游学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二是规范旅游公司职责。三是强化出行安全措施,确保出行安全保障。

(四)郯城县老年大学游学模式

近年来,郯城县老年大学依托市、县内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探索推行“文化+旅游+学习”的游学养老新模式,坚持把游学作为学校第四课堂,组织老年大学学员就近休闲、就近旅游、就近学习,积极开展教学游、展演游、交流游等类型的游学,采取学校组织、学员自发组织、学校与学员双方结合等形式组织学员外出采风交流,初步构建起文化娱乐、旅游交流、学习提升“三位一体”的游学养老格局。

游学主题突出“红色基因”。充分利用特有红色教育资源,把党性教育、红色旅游作为主线贯穿游学活动始终,将省内外党性教育基地打造成红色旅游驿站。精准规划游学线路,扎实做好游学保障,切实提高游学质量,把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元素融入游学活动各个环节,让红色基因深植于离退休干部血脉之中。

游学设计体现“精准理念”。一是精准设计游学课程。学校坚持以学员为中心的办学理念,针对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开设以游学专业和课程。二是精准设计游学线路。积极协调县文化旅游局、旅行社等有关单位,以专业班学员为游学人员主体,以周边特色文化景点、山河景点为游学目的地,开辟了5条老年游学主线。 游学内容做好“结合文章”。一是游学与党性教育相结合。通过组织学员就近到县内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引导学员重温革命历史,接受革命熏陶,坚定革命信仰;通过组织学员到县党性教育检测中心开展“学党史、知党情、颂党恩、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二是游与学相结合。采取“理论+实践”的组织形式,即在行前专门组织理论讲座,明确游学任务,让学员带着任务游学。积极组织摄影班、书法班、国画班和诗词班学员,借助游学沿线丰富的素材进行采风写生,带队老师现场指导,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三是游学与展演相结合。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新郯城”建设,编排歌舞、戏曲、相声和小品等文艺节目,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帮助乡村成立文艺团队,给予艺术培训,促进乡村艺术人才的成长,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游学质量做实“后盾保障”。一是做好游学出行后勤保障。学校负责协调联系县旅游局、旅游公司、县医院、保险公司等部门,做好景点安排、医疗服务、安全提醒、人身保险、出行责任书签订等后勤保障工作。二是做好游学活动宣传保障。在游学活动过程中,县老年大学把游学活动和学员创作的优秀摄影、书画、诗歌等,及时编排成信息或专题,通过“郯城老干部”、“晚霞美郯”等公众号进行推送,积极展示老年大学游学的活动成果。三是做好游学活动的组织保障。组织教师参与游学。教师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熟悉学员所需、所想,能够准确按照课程安排、学员意愿选择旅游路线。组织班干部参与游学。班干部作为学员与教师、学校间的纽带,负责上下协调,及时解决学员在游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四是做好游学活动安全保障。游学活动开展前,学校提前将游学规章制度、游学的规范以及游学的风险告知学员,并组织学员购买人身保险、签订安全协议等;对学员的年龄、身体状况进行严格把关,让学员游得放心、学得安心,有效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三、老年大学开展游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老年大学开展游学活动是新生事物,还处在起步阶段。从山东各地老年大学游学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游学机制和制度还不够健全

目前,老年大学游学大多数是由老年大学倡导,老年大学学员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委托各旅游公司进行组织。没有明确的游学组织机构,老年大学与各部门的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完善。

(二)游学项目设计还不够精准

在游学线路的设计上与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联系的紧密度不够,适合游学的产品还不够丰富;为老年学员打造的游学项目数量偏少,在内容上不够充实,游学基地不够多样,游与学相融合的目的地偏少,有时还是偏向于商业化旅游线路。

(三)游学保障还不够有力

由于老年大学游学学员年龄较大,游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突发情况,但购买人身意外险、旅途安全、食宿卫生等标准要高于普通旅游标准,目前为止,还缺乏老年大学游学的相关保障政策,同时经费保障还不够有力。

(四)游学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备

因为游学的目的地以历史人文遗址为主,以山川形胜、自然风光为辅,且游学有明确的教育主题、教育目标和教学体系,在游学线路和内容安排上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且适当兼顾地理上的便利性,而不是以地理上的便利性为原则来安排学习内容。目前,老年游学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

四、推进老年大学游学发展的建设

(一)建立游学有效推进机制

老年大学游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更需要体制机制的支撑。一是顶层设计,各地应研究出台老年教育游学方面的政策,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进行指导,让基层老年大学在开展老年大学游学工作方面有政策可依。二是区域丝路。各地应根据地区特点,推出老年大学游学优惠项目,印制游学手册,把老年大学游学“做起来”。

(二)丰富游学内容

游学项目展现了老年大学游学活动的生命力,老年大学要在游学项目的开发上下功夫。各地老年大学要建立游学基地并精准规划游学线路(如笔者所在的鱼台县接附页材料)。各地老年大学要立足发展理念和办学模式在特色课程设置上进行研究,针对游学的老年大学学员特点选择适合的游学教学模式,让游学真正达到增知识、学文化的目的。同时,老年大学就游学项目涉及的专业在本地老年大学学员与游学老年大学学员中进行互动,共同体验。老年大学要在文化教学上提高前来游学人员的参与度,要展示当地文化的趣味性,让游学学员系统学习游学地的历史文化和感受游学地的民俗风情、人文风貌,以“游”的方式实现“学”的目的。

(三)构建游学保障体系

构建保障体系是开展老年大学游学工作的基石,明确牵头单位,协调多部门共同参与是构建保障体系的关键。各地老年大学要明确牵头单位,如游学工作委员会、游学部等。牵头部门要发挥牵头者的作用,并做好联络工作。根据游学团队的具体需要,与文旅、质检等部门协商,在场地、基地等方面为游学项目提供保障,展现承接地的“温度”。组织者要在游学项目、老年大学学员专业等方面与牵头方进行对接,在具体事项上要与老年大学进行沟通,制定实施方案,处理好游学的各方面细节。

(四)做好游学安全保障

在线路的选择上尽量避免大山大水、险滩陡坡或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的游玩站点等可能出现人身安全的游学路线。出行前,邀请医院相关专家对学员进行医疗保障知识、常见疾病预防、意外发生时处理方法的相关培训,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选派医生、护士随队出行,对学员的血压、血糖等基本情况定时测量,对学员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做好随队医疗保健服务工作。

(五)加强游学宣传

各地和各级老年大学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老年教育游学政策、优惠项目、游学基地的宣传,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老年游学的认识;加强对游学路线、特色元素、经期目的的宣传,进一步激发老年人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加强对游学手册和游学方案的宣传,让参与老年人充分了解,进一步增强参与老年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附页

如笔者所在鱼台县,可把鱼台龙虾广场(鱼稼里)、惠河湿地、嘟嘟鱼花园(旧城海子景区)、孝贤文化主题公园、稻改公园、柳清湖生态湿地公园设为老年大学游学基地。围绕以上游学基地,可规划以下几条游学线路。一是从西支河孝贤文化主题公园为起点至京杭大运河。鱼台三段风光带至惠河湿地再至柳清湖生态湿地公园为主线的写生教学游学线路;二是从鱼台龙虾广场为起点沿惠河至旧城海子景区再至鱼城桃花源为主线的特色的美丽乡村游学线;三是从鱼台市民广场鱼台博物馆至鲁隐公观鱼台(武棠亭遗址)到栖霞堌堆至曲阜三孔的孝贤文化游学线;四是从马霄鹏烈士墓至罗屯随海惨案纪念地到周堂地道战遗址展览馆到淮海战役纪念馆(徐州)的革命传统教育游学线,等等!(作者单位及职务:鱼台县老年大学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小组研究员,鱼台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一级科员、鱼台县史志馆馆长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强新时代山东老龄工作的实施方案》(山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2022年5月27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2021年11月18日)

[3]张广睿.《老年教育》.老年教育,2023.08.总第733期:8-9.

[4]吕德义.新时代老年教育实践与探索[J].老年教育,2022.12:20-70.

[5]吕德义.老年教育现代化研究[J].老年教育,2021.10::5-27.

 

 

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

张琪琪


 要: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推进老年大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树立人才强校战略思想,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快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激励机制和科学管理,促进师资队伍健康发展。

关键词:老年大学师资队伍;教师招聘;教师队伍管理

随着全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有了接受教育的需求,各种形式的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等机构在全国各地建立,老年教育的普及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老年大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老年大学不同于全日制学校的教育,属于非学历性教育,主要是作为老年人更新知识的课堂,健身养心的场所,广交朋友的平台。曲阜市老年大学自1990年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将老年大学办成传授新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老基地”。但我校一直没有一支相对固定的在职教师队伍,而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体力量,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一、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

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老年大学的师资队伍是老年人学习的主要力量,对老年大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老年大学的教学质量。优秀的师资队伍可以保证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于智力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需求,提高老年人学习的效果和满意度。

(二)增强老年人的学习兴趣。优秀的师资队伍可以针对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增强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培养老年人的学习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系统化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能力,体现人的自主性,从而增强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刺激老年人获得智力成长和满足自我完善需求。

(四)培养社会活跃分子。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仅有助于老年人全面发展,还能够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和组织参与度,激发他们对于自身价值和社会责任的认知,从而成为社会的有益力量。

(五)推动老年教育的内涵升级。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老年教育的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水平,推进老年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总之,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保障老年教育质量、满足老年人智力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需求、增强社会参与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师资队伍,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为老年人晚年生活注入更多幸福和精彩。

二、关于老年大学教师队伍聘任

(一)聘任教师面临的形势

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老年大学聘任教师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但是,由于目前老年教育尚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老年大学的管理体制、教师编制、办学经费等实际问题,我国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来源渠道单一、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就给老年大学聘任教师带来了一定困难:一是师源渠道不宽,一般只能在退休教师中聘请教师,愿意受聘的教师少,特别是年轻教师和特殊专业的教师难于聘请;二是难以保证聘用教师的质量,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一般都不热心到老年大学任教;三是老年大学教师聘用制度尚不完善,教师待遇和聘用期等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四是缺乏正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目前老年大学教师的培养和发展缺乏正规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很多教师只是在教学岗位上工作,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导致教师队伍稳定性差,教学效果不好,影响老年人的学习体验;五是教学效果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老年人学习往往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服务质量,如果教师不能提供足够的关注和帮助,老年人很可能会感到失落和无助。

(二)聘任教师的基本条件

为提高老年大学教师队伍质量,必须按照德才兼备、适应教学的原则,按照以下条件聘任教师。1、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法纪法规,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责任感,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教学原则,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2、师德师风良好,尊老敬老,热心为老同志服务,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能够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3、热爱老年教育,志愿从事老年教育工作;4、有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5、知识功底深厚,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知识并有相应的实践能力;6、有教学工作的组织、执教、教研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7、身体比较健康,能胜任教学工作。

(三)聘任教师的主要渠道

根据老年大学专业设置多、教师需求量大、编制经费有限的情况,必须拓宽师源渠道。除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文化部门、医疗单位、专业协会聘请教师外,还要选聘一些具备老年大学教师条件的社会名人、高校毕业生、能工巧匠和学有所成的老年大学学员担任教师;除招聘退休人员外,还应招聘在职人员;还可提请当地编制部门或教育部门为老年大学主体专业配备少量的在编专职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和学科带头人。

三、我校教师队伍情况

曲阜市老年大学现有兼职教师24名,担任24个教学班的面授工作。

(一)教师来源

目前我校的教师以兼职为主,主要来自教育系统、党政机关、各类协会、企业的退休人员,以及部分培训机构教师,大多数是由学校根据对各行业人才了解的情况而物色聘用的,也有教师相互推荐或学员推荐的。因此人员年龄结构整体偏大,近两年每年均有教师请辞,队伍结构整体不稳定。

(二)教师待遇

老年大学不同于一般的学校,聘请的都是兼职教师,在薪酬上难以按职称、学历等来给付报酬。目前每学期都有课时费发放给教师,但与社会上开办各式各样的培训班、讲座等上课报酬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加之作为老年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相对较低,薪资待遇低会影响他们在工作中的自信心和动力。

(三)交流培训

老年大学不同于全日制学校,每个班级每周上课时间只有半天,每次课程仅有2个小时。教师除了上课时间一般不在学校,相互之间很少见面,缺乏交流与沟通,而专业不同,更让许多教师缺少了共同语言,也给培训工作带来了困难。以前,都是大家各上各的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修正、改进教学方法。因此有的教师,特别是没有接触过课堂教学的人,缺乏一定的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的基本功也不够。

四、教师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上,我们制定了相关规定,如《教师聘用和管理考核办法》《教师工作职责》等,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和问题。

(一)队伍结构不合理。老年大学教师队伍中,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参差不齐,有些教师缺乏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二)人员流动大,队伍不稳定。外聘教师队伍经常因各种原因离职,有的因由于学员人数不足,学校停止开班而离职;有的因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无法坚持教学工作;有的因病离职,有的因年龄大,身体差,不能继续任教;有的退休人员需要照顾子女的生活,而中途停止任教。遇到这类情况,我们必须尽快物色到合适的教师,才能解决眼前的困难,工作较被动。

(三)教研活动少,质量难提高。老年大学的教学形式不同于单一的教学活动,开设的专业种类多,平行班少,任课教师相互间联系很少,大量的教学又仅限于每周半天的面授活动,教师备课、查阅资料等均在校外完成,相互间缺乏交流讨论,更不用说集中的教研活动了。教师习惯了各行其道,对教研活动也不是很热心。再者,教师来自各个行业,部分人连最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也不是很清楚,重点、难点很难把握,对老年人的身心规律也缺乏了解。学校也无法组织全体教师一起学习、研讨,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素质差距大,评价无标准。外聘教师各方面素质差异很大,有的教师在专业技术、技能上有过人之处,但缺乏教学经验;有的退休人员与学员思想观念有相通之处,但脾气固执,难以接受他人意见。还有,所教班级差异也很大,如学员数量最少20人,最多90人;动态班、静态班的备课方式、备课量不一样,等等。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很难用同一尺度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成果,评价教学质量。

(五)管理模式不科学。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老年大学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对老年大学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普遍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存在不足,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不仅要在教学上因材施教,要求得当,还要掌握一定的老年人的心理,给予个别的辅导和照顾。教学难度大,工作任务重,热心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一般都是付出得多,得到的少,相比之下,目前的待遇还是偏低的,导致老年大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五、对策建议

教师队伍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老年大学的办学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老年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针对以上困难与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访才纳贤,建立教师人才库。老年大学在教师的聘用上,根据专业丰富、教学内容多样这一特点,应遵循“能者为师”的理念,热心老年教育事业、思想政治素质较好、某一学科或专业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都可以成为老年大学的教师。根据老年教育的需求和学生的数量合理设置教师数量和比例,避免过度或不足教师的情况发生。平时需要广泛了解师资信息,要充分挖掘、利用教育资源,了解各专业师资情况,如有合适人选,哪怕目前未开设此专业班级,也应把人员基本信息登记下来,建立起教师人才库,增加选聘余地,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应该强化沟通与自我推广。老年大学可围绕“放松自我,满足人生”这一核心理念,向应届毕业生、退休教师等群体重点宣传招聘信息,同时也应及时回答应聘者提出的问题,以不断提高招聘关键词的曝光度。以此吸引到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二)搭建平台,注重教研提质量。老年大学的老师因为是外聘的,他们在老年大学需要有归属感,因此要求我们努力地为他们在教学上创造各种条件。

一要为教师提供教学必需的资料、用具,如挂图、教学用乐器、多媒体等,同时可以建立教师教学资料库,将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的各种资料整理好,形成一个资源共享平台。这样可以方便教师随时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料,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此基础上,也要为教师提供备课的场所,如电子阅览室、教师办公室,避免来去匆匆的状态,增强他们在老年大学有主人翁的感觉。

二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老年大学教师只有在持续不断地交流和学习中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交流,紧密团结。我们认为:老年大学的专业划分宜粗不宜细;研讨课题的共性应大于个性,重点放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上;开展教研活动事先要有布置,安排好时间、讨论的中心议题等;活动后要有总结,好的经验要加以推广。此外,还可以通过召开教师会议来布置一些共性的要求,听取教师的意见、建议;按专业定期组织小型的研讨活动交流教学经验;聘请名师作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讲座;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培训活动。

三要提供教学方法论的培训,针对“千名学生,千种教法”这一现象,进行针对性的方法论培训,传授与教学有关的项目制定、课堂互动、教材选用等技巧。此外,也可加强理论研究,引导老师不断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今,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老年大学还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业培训班,同时为老年大学教师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寻找更多的知识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教师技能水平。

四要建设老年大学教师数据平台。建立老年大学教师数据平台是搭建老年大学教师平台的重要支撑之一。需要建立师资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等,通过数据平台的建设,实现对老年大学教师的管理和监督。

(三)情感投入,温馨评价促发展。老年大学的教师,大部分都有为老年教育事业作贡献的精神,但课时酬金比较低,要想留住优秀教师,除了酬金外,最重要的就是感情投资,实行人性化管理。一是学校工作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与教师真诚相待。教师到校热情相迎问好,教师离校殷殷相送道谢。教师生病、住院应及时问候、探望,尽力解决任课老师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学校领导、工作人员要经常听取教师意见、建议。二是在学员中倡导尊师重教的风尚,教育学员上课认真听讲,下课鼓掌致谢。遇到学员有意见时,不提倡在课堂上直接向教师提出,应在课后与工作人员交换意见,由学校根据情况与教师交流、沟通。给教师营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三是增强教师凝聚力,通过参与学校决策、对教育质量评估建言献策的等方式激励教师的责任心;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朗诵会、拓展训练等多种团队活动,增进各位教师之间的交流、理解和信任,增强整个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四是制定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应该根据老年大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这样才能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五是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让他们能够将自己在教学中产生的各种想法和经验分享给其他教师。这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设计能力,同时也能促进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四)多方支持,提高队伍稳定性。在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的管理中,还应进一步争取上级领导、教育、财政、文体等系统和教师家庭等各方的支持。一是适量引进任教兼管理的工作人员。要继续重视在职教师兼管理人员人才的引进,增加人员编制,要让教师在职称评定、学习进修等方面享有与普通学校同等的待遇。二是适当再提高教师的待遇。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投入。除了课时报酬、各项活动经费适当提高外,可以采取出资为每位教师买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提高教师待遇,这不仅是一种感情投入,也是校园安全建设工作中的有效措施。三是老年大学平时要关心教师,关心教师的家庭,通过定期走访教师家庭,听取意见建议的途径,取得家属的理解、支持、配合,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师在校安心任教。只有取得多方的支持,让大家觉得在老年大学任教是光荣的、神圣的,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氛围,才能使老年大学的教师队伍更稳定,更加适应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老年大学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也是实现老年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老年教育的发展,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总之,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思维,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老年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及职务:曲阜市老年大学 办公室副主任 职称:群文其他 助理馆员)

引用

[1]徐忠祥,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政治素养,中国老年大学协会,2011;唐金海,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政治素养,中国老年大学协会,2011;李燕玲,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政治素养,中国老年大学协会,2011;朱云霞,老年人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查数据的实证分析,2011;唐金海,老年人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查数据的实证分析,2012;王景文、徐忠祥、朱云霞、唐金海:《北京市老年人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关系的研究》,《老年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期;徐忠祥:《老年人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关系研究——基于北京市老年教育调查数据》,《北京日报》2016年7月18日.

[2]关于中国老龄协会2018年老年教育年会在上海召开的报道.

[3]王景文:《我国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老年教育》201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