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老年大学欢迎您!
站内搜索: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2302
发布时间:2023-09-18 16:18发布人:管理员

教 学 研 究


第二期

济宁老年大学主办      (总第55期)     20230918

 

编  者 

 

接上期,本期刊登3篇获三等奖论文:分别是微山县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李森《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可持续性标准化建设与立体层级建构动态发展研究》、梁山县老年大学周东蕤《促进老年社会参与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鱼台县老年大学胡超峰《新时代基层老年大学党建路径浅探——以鱼台老年大学党建为例》。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老年大学教师队伍

可持续性标准化建设与立体层级建构

动态发展研究

 

 

 要:在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大学作为老年教育中凝聚老年群体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它的建设发展顺应大势不断取得突破进步。然而,作为老年教育发展基础性、先导性、桥梁式环节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重要因素,其发展却远落后于其他教育类型中的教师队伍建设。长此以往,将会造成“无合适人可用”的供需失衡局面。因此,对老年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探寻其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可持续性标准化建设与立体层级建构,能够为老年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高标准、多层次、分阶段地解决这一问题,也是老年教育动态化健康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关键词:老年大学;教师队伍;标准化建设;立体层级;动态发展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数量和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着愈发深远、深刻的影响。老年教育正日趋成为全社会关心、关注的话题。其中,诸如老年教育发展研究、老年人心理研究、老年教育学习方向研究等,也都相应得到了重视和发展。然而,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均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教师”,这一能“引导学生发展方向”的群体,在老年教育领域中却远没有能够得到足够重视,由此间接产生了老年教育链条上的“断链”。只是,受限于老年教育群体的特殊性和缺乏切实有效反馈机制、反馈途径以及反馈接收群体,直至目前,“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滞后落后”问题依然处在“得过且过”的阶段,没有得到重视、关注和研究,其解决之路更是无从谈起。事实上,老年大学教师是紧扣“老年学员—老年大学”乃至老年群体“自我价值实现—家庭作用发挥—社会价值实现”关系的连接桥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若要在全社会各地域、各阶层、各领域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的价值和作用,产生更丰富多元的、更具基础性、更有价值性的“引导”,即让老年学员、老年群体实现自身需要、理想继而实现社会性价值乃至整体社会性效益的作用,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及其作用发挥应是其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以全域视角,立足于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在现有研究文献、数据基础上,多角度分析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其可持续性标准化建设与立体层级建构的意见建议,以期在老年教育长期动态发展过程中,给出教师队伍建设可行性方案,从而促进老年大学、老年教育的长远发展。

一、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与其必要性

(一)供需平衡下的集约:老年教育与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间的关系

老年教育是适应社会需求而产生的,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使得老年教育不断得到发展、进步、提升和变革。可以看到,老年大学建设是一种社会、老年群体“需求”和政府、社会、市场“供给”间的动态化平衡,同时,这也是一种在集中基础上的集约化和“效益”最大化,有效满足了各方的基本诉求。

建立好老年大学与老年群体间以“受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关系与联系,提升老年大学和老年群体同向发展水平,从而实现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则老年大学教师是其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连接性环节。受多种因素影响,老年教育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在城市体系中集中表现为老年大学这一主要依托政府力量的办学模式,因此,老年大学教师同样是集约化的,在老年大学之外目前几乎没有成型成熟的老年教育教师资源。基于此,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应优先得到研究、强化和发展,形成专业化、标准化的师资力量高地,为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二)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应处于主导和关键位置。当前,学界对老年教育的发展研究也才整体呈初步起步状态,对于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更是过少且不深入、全面,处于几乎被忽视的状态。因此,对于“老年大学教师”尚无明确、权威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出现大的动摇变化的定义,这样造成了这一概念在教学研讨中常常“师出无名”。从宽泛概念来说,“教师队伍”即指在教育领域担任教学工作的集体。由此引申,广义概念中,“老年教育教师”应该是包括全部或部分从事老年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参与一线教学的所有人员。老年大学教师可简单理解为是在各地老年大学中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因此,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应与一般教育领域例如础教育领域的教师相同,处于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动态中的内生需求: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本质上,老年群体在有“受教育”需求的同时,其对“教师”这一“传授者”的需求也就相应产生了,这是相互对立统一的。若要不断满足老年群体对于受教育不断变化的需求,必然也就需要一支同样可持续发展的、能够适应多层级需要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善。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老年群体中的一部分专业强、有能力老年人本身作为新的“人力资源”也将逐步得到开发和利用,其中,作为一种“新业态”,他们选择成为“老年大学教师”这一方式也会相应增加。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如日本、韩国等国家对于“老年人力资源”的较高程度使用即侧面反映了这一点。因此,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不是一个单一化的命题,而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并且这种变化正处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时期。但可以确定的是,基于老年群体的需求日益增加,研究、发展、建设老年大学教师队伍是必要的也是亟需的,符合多方的基本诉求。

二、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老年群体数量庞大和受教育需求量巨大,目前,老年大学发展普遍跟不上老年群体需求的增长。在这样的总体环境下,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只能在有限条件下寻求最低层次的集约化整合,即放低准入条件、压缩授课时长、缓推教学质量等等,一般只在老年大学等少数正规授课场所进行集中,覆盖、辐射范围较窄,制约因素较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老年大学教师队伍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化、层级化建设,也缺乏可持续的发展规划,整体呈现出无序性的失衡。

(一)时间层次性:急剧变化中供需失衡

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及其问题的产生,是伴随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的发展而来的,是长期的固有问题。从封建社会起,受制于老年人群体整体寿命、居住赡养方式、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古代老年教育长期以来是出于相对空白状态的,即缺乏原始理论、概念、基础,在对其研究上处于“无据可依”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多种原因影响,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外国老年教育经验在国内传播甚少,这段时期老年教育同样是没有完整准确概念的。直至我国老年群体稳定在一定数量和空间范围后,整体情况清晰明确了,对于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才随之有了阶段性提升。在时间上这是急且快的,没有给社会和学界留出反应时间,出现了“受教育者”众多而“教育者”特别是老年教育研究学者严重短缺的供需关系上的失衡。

长期以来,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一直处在“疲于应付”的状态。无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老年大学的探索运行阶段,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快速发展阶段,直至二十一世纪初健康深入阶段,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在顺应老年学员爱好、专业课程规划、高校课程改革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实质上,并没有走出一条相对独立的、有规律可循、多维度延伸、着眼未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至于总是在“修修补补”,近四十年间少有老年教育研究大家、专著的出现,而是往往依附于其他研究诸如对老年教育群体、老年教育课程的研究等。老年大学专职专业教师过少,兼职教师数量大、流动性强、没有接受过老年教育教师业务性培训等,制约了基础性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

(二)地域层次性:高速经济发展中的阶段性失衡

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及其问题的产生,有着较为明显的地域区分,整体呈现出一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层次性与不平衡性。这种层次性、不平衡性,不仅体现在东西部、南北方之间,体现在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与内陆地区及经济欠发达省份之间,而且,在同一地区,也在大型国有企业及工厂等集中区与一般生活聚集区甚至新兴大中型民营企业有很大不同。在各地区专题调研分析类文章中,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基本都倾向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同,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会有较大区别。然而,不论所处地域,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在建立“受教育”与“教育”供需关系集约化的过程中,由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且集中等原因,老龄化少了“过渡期”,实质上整体过程是没有能提前储备“老年大学教师”这种本应专业化、系统化的有生力量的,以至于甚至只能临时“抓一把”过来生搬硬凑。历经几十年的老年教育发展,仍存在部分县级地区、欠发达市级地区的老年大学甚至连一位专职教师都没有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老年大学的发展,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当然,可以看到的是,这种不平衡是阶段性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推动各阶层包括老年群体的发展,继而推动老年大学、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

(三)资源层次性:教师队伍的相对富集和普遍短缺

在专题性研究和基于各地、各层级老年大学发展的比较分析中,省市级与县级及乡镇一级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是明显存在巨大差距的。这与单纯的由经济发展而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均不同,在省会城市和一般地级市,既是人口聚集高地,同时也是各类诸如医疗、教育、政策等资源富集的高地,特别是由于城市地位、定位倾向性等的需要,加之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相对较高,其存在以社区集中式、标准化建设和工商业同步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效应,高等教育发展同样是相对较为集中的。因此,在省级(省会城市)、市级(地市级城市)建立的老年大学,不仅有稳定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学员群体,而且依托资源富集建成一支较高标准、较强专业性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是有着得天独厚条件的。同时,由于适入性强,对于兼职教师队伍的流动性不需过多考虑,不缺乏各类应需人才。与此相对,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仍是以乡镇向县一级为主要方向,县级老年大学在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同时,面临的老年大学教师力量短缺问题是最为严重的。由于老年群体无论是企事业单位退休还是普通人群进入老年阶段,其受教育需求都是在不断增长的,在整体宣传还尚未完全开展的情况下,老年大学的“一座难求”的问题、有“座”却授课课时十分有限问题已经是较为突出了。下步,面对老年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和继续教育进乡村(社区)持续推动等现实情况,单靠县一级老年大学教师队伍自身的建设、发展,是难以应对的。

(四)深源层次性:需求扩大化与效益最大化的矛盾

但是,恰恰相反,从教师概念的本质上看,这仅仅完成了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第一步,远没有发挥老年教育教师应有的引导性作用。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群体自身的需求和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反向需求,是会相应扩大和增加的。在国外如美国、欧洲、日韩关于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中,“发挥老年大学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和“发挥老年人的自我价值作用”是被关注的重点,同时强调“教师与学生”间的角色互换等。

三、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模式与思路建议

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需要汇集多种力量的过程。总体而言,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整体上应建立在一种动态的可持续化发展的有一定模式且符合多层次需求需要基础上。这是基于我国老龄化特殊国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社会资源层次匹配配置和老年教育内在发展动能等因素和条件的,在一定时期内,应逐步建立完善相应的机制,以做好进一步研究、实践和总结、调整的准备。

(一)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可持续性标准化建设

针对老年教育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供需矛盾,应当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建立集聚了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志愿者的教师队伍,多维度增加老年教师队伍的总体数量,实现教师供给与学员需求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化、体系化。同时,应建立健全有关政策机制,标准化、多层次地构建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模式,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符合发展需要、契合时代特征的路径。

1、强化顶层设计,擘画时期发展蓝图。建立以专业化老年大学教师队伍为主导,相对稳定的专兼职老年大学教师库为主体,聘任制临时老年大学教师为补充的新时期老年大学发展教师队伍体系。推动老年大学教师发展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以教育立法形式对有关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将老年大学专业教师培养纳入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做好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有关内容介绍等工作,增加老年大学教师专用编制,建立年轻化、专业化、专门化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同时,应发挥总体宏观调控的功能作用,推动由经济社会较高地区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经验,以“先变带动后变”帮助经济社会发展较慢地区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鼓励经济社会发展较慢地区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地区实际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建设路径。

2、明确准入标准,发展实用型教师队伍。建立清晰、明确的老年大学教师培养、培训、招聘、使用体系,做好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教师之教师”模式建设工作,强化教育培训在老年大学教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老年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带动整体老年教育教师体系建设发展。建设省市一级研究型专家团队,对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分层级指导,切实发展好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特别是网上“面对面”培训,建好县乡一级实践型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形成“对下指导与对上交流”良性发展模式。发展各地、各校以专业老年教育教师为主导的专职教师队伍,保持与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开发相适应的发展体系;发展以退休教师、退休干部为主体的专业化应用型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实施退休人员适应期培训,鼓励老同志进入老年大学教师教学工作队伍;科学配置兼职老年大学教师,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大型、可靠的老年大学师资力量库,引入课程监督软指标评价和动态化测评等制度,提高老年大学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3、发挥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功能作用。科学推进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平台一体化建设,不能让老年大学教育工作呈“九龙治水”局面,也不能“一家独大”,而应高标准做好各层级老年大学自身发展建设规划,以老年大学主管部门为主导、教育文化部门为依托用好用活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等老年资源,建立起综合素质高、整体能力强且投身老年教育事业、发挥自身作用价值的老年教师主体队伍。同时,先行一步、先试一步,探索老年大学教师下沉,发展以老年大学社区教师为先导、老年大学乡村教师为补充的试行点,逐步铺开老年大学网格化布局。政府财政等公共部门应当通过公共财政和公共预算制度保障老年大学教师的薪酬,并逐步提高老年大学教师的工资待遇,达到与普通教育领域教师的待遇水平,以吸引更多人从事老年教育工作。

(二)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立体层级建构

将老年教育未来发展纳入总体规划,分层分类谋划老年教育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整体发展需要。

1、强化老年大学教师队伍领域机制建设。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体系,由于老年人群体的需求纷杂,需要各相关领域人才、专家,也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化人士共同参与。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应以高等教育中的学术大类分类为参考,切实发挥老年大学办学主体的建设性作用,引导形成各专业领域内教师在老年大学教育教学中的集合,争取前驱型学术阵地建设而非纯“娱乐化”的教育教学。由于老年人普遍对音乐、美术、技能类学习感兴趣,为适应这种需要,各级各地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和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上,无论是培养还是外聘,皆普遍以其发展为基本依据和基本规律,由于音乐、美术、技能类等课程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很难由老年大学进行培养,因此除返聘部分退休人员外,主要以聘请专业临时兼职教师为主,这是需求与效益相统一的体现。

2、强化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层次机制建设。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应立足社会主义资源配置,注重老年教育、老年大学发展建设的公益性,同时要强调市场化经济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公办、公益性教师队伍建设为主体,加大财政对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提高岗位老年大学教师的薪资水平,强化薪资、晋级在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发展的作用,同时建立健全奖励机制,树立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从而把控好老年大学教师的入口关。鼓励民办老年教育中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探索民办老年大学教师的发展、衔接路径。

3、强化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层级机制建设。建好国家、省市、县乡等各层级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形成各级老年大学“服务本级、学习上级、帮助下级”的良好互助式发展格局。高度重视县一级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老年大学编制向专业技术岗位倾斜。切实推动老年大学远程教育在县一级的布局与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老年大学间良性交流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老年游学模式。

4、强化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建设。注重师资质量建设,探索新的老年大学教师管理机制。坚持分类化管理,关注教师的个性特征,满足他们教学方面的合理需求。坚持开放式管理,建立老年大学教师自身、学校、社会与老年大学学员四位一体沟通机制,构建良好的老年教育生态环境,从而进一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三)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动态化发展

受当前认知水平所限,老年大学教师的地位还没有得以明确,更谈不上“重视”,因此可以预计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必然是会动态化向前发展的。与一般教师在教育领域的地位相同,老年大学教师本应也处于先导性地位,对老年学员应起到引导性的教育教学作用。然而,受制于“老年学员”群体的特殊性——他们多数本就是已经受过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人群,他们的社会阅历、综合能力常常与“教师”相持,甚至远高于一般的中青年专业教师,且因年龄原因“思想固化”“思想僵化”,这就造成了老年大学教师群体、个人往往会持一种“只授专业”的态度,极少在教授专业知识之外再给老年群体拓展、延伸其他内容。(作者单位及职务:微山县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张少波.老年教育管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162.

[2]冯娇娇.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3]潘澜.我国老年教育社区推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4]崔亚妮.太原市教育服务与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22.

[5]李洁.老年教育理论的反思与重构——基于西方现代老龄化理论视野[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3).

[6]王佳欢.回顾与展望:当前我国老年教育的研究与发展[J].成人教育,2017,37(11).

[7]欧阳忠明,葛晓彤.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发展的个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3).

[8] 叶忠海 . 国际老年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J] .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7,(8):30-32 .

[9] 孙建新 . 老年大学师资队伍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 [J]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6):39-42 .

 

 

促进老年社会参与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周东蕤

 

要: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刻不容缓。探索老年社会参与的合理方法与有效路径,对于缓冲当前社会压力、开发人力资源以及提高老年生命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老年教育作为有效社会参与的畅通渠道,可以通过转变传统老年教育观念,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意识、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以实现老年教育地域全覆盖等方式有效促进老年社会参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关键词:老年社会参与;老年教育;人力资源开发

 

一、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刻不容缓

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截止2020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6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7%。预计2035年和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分别达到4.12亿和4.80亿,老年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占比在2035年将达到30%左右,2050年甚至会达到38%左右。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精心谋划、统筹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老龄工作,多次调研并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截止2021年底,我国已连续编制、实施了多个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单列出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2],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表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如何进行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用,将基数巨大的老年人口转化为新的人口红利、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老年社会参与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紧迫需要。全社会应须关注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问题,探索老年人参与社会的合理方法与有效路径,这对老年积极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缓冲当前社会压力和开发人力资源,提高老年生命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 老年社会参与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 积极老龄化理论

积极老龄化理念认为[3],老龄化并不取决于个人身体功能的自然衰退,而是受到社会角色的限制。老年人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由此理应被视作具有特殊影响力的一类群体,不应该把他们视为被动的“资源消耗者”,而应是主动的“价值创造者”,积极老龄化的核心和精髓在于有效的社会参与,要最大程度的让老年人参与社会工作,发挥作用和制造影响力。


                                     图1

健康、参与和保障三大支柱构成了当前积极老龄化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其中“健康”指的是老年人的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状况,它是积极老龄化理论的基础。“保障”指的是老年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全面的社会支持与保护,是积极老龄化实现的根本保证。“参与”指的在社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在退休后仍然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老年人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在晚年时期到达巅峰,促进老年人更加广泛地参与社会,不仅能够减轻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压力、营造和谐友好的社会风尚,而且可以帮助老年人得到他人的尊重,重获自信,重建自我,实现“老有所为”,这是积极老龄化理论的核心。

“积极老龄化”的参与概念注重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采用更加积极地眼光看待老年人。在强调老年人有能力参与社会经济各领域活动的同时,认为继续参与社会是老年人的基本权利,并强调老年人在社会经济、文化和公共事务等领域的参与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老年社会参与的必要性

1、老年人期待更多的社会参与

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生活,表现出老年人多方面需要。一是基本生存需要,很多老年人就业是由于收入较低。老年人通过工作可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品质、减少老年贫困。二是促进健康、延缓衰老、减少孤独感。大部分退出工作岗位的老年人在低龄老年阶段仍然具有巨大潜力,继续参与适宜的活动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具有正向作用。三是提高老年人的价值感,令老年人觉得自己仍然“有用”。认为自己“有用”是非常重要的自我价值肯定,一些老年人因为被认为“没用”而产生悲观情绪。总的来说,社会参与可以增加收入、促进健康、增强自我认同,有益于老年人保持更好的生活水平和精神状态,老年人期待更多的社会参与。

2、老年社会参与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让老年人继续成为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者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的经验优势和技能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国际社会应对老龄化的主要举措。老年人力资源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具有丰富的知识、技能及经验,能够有效降低开发人力资源的成本,对就业的组织或企业来说,也可以降低企业组织的人力成本。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自2003年7月起,全国老龄委倡导并组织离退休老年知识分子开展志愿支援西部的“银龄行动”,参加活动的老年人才累计达500多万人,创造出80余亿元的经济价值。此外,老年人力资源拥有地方性知识和文化传承能力,能够起到必要的中介性作用,从而推进乡村社区文化复兴,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我国文化自信。

(三) 中国老年社会参与的政策推进情况

中国老年社会参与政策理念和保障措施在逐步推进[4]1984年8月,我国召开首届全国老龄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五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和七项老龄工作主要任务。这一重要会议强调鼓励老年人充分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老年社会参与政策理念初见端倪。

近几年内,中国老年社会参与的政策推进迈向新高度。《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019)》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明确提出,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2021年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与《“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再次强调,老年社会参与对于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特征。那么,把握新时代中国人口“总量达峰、结构老化、质量提升”等新国情,以老年社会参与的老龄社会包容性治理,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更具有政策支撑与制度统筹的重大意义。

三、依托老年教育有效促进老年社会参与

老年教育是促进老年社会参与最经济的手段和途径,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目标的重要因素和推进路径。老年教育可以通过塑造并强化其主体性,提高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意识、参与能力、扩大社区老年教育等方式可以有效促进老年社会参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实现积极老龄化。

(一) 转变老年教育观念,注重“老有所为”

目前我国老年教育的定位依旧是福利导向,希望帮助老年人进行角色调适,减少他们的孤寂感与落差感,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但这种观念下的老年教育只是将老年人视为被动顺应的“客体”,忽视了他们是具有充分潜能的社会行动“主体”,这必然是狭隘的。

老年教育的意义应该在于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发现自己和理解社会,从而推动老年人个体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这就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健全相关的法律政策,以便更好的发挥老年教育的功能,塑造与强化老年人的主体性[5],促进他们从“老有所乐”向“老有所为”转变,即强化老年教育的社会性,通过老年教育帮助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完成角色转换,实现社会价值。

(二) 加强思想宣传,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意识

当前社会对老年人有“弱者论”“包袱论”和“供养论”的不当看法,认为老年人是需要依靠他人供养的弱势群体,活得越长久所消耗的物质资源越多,观念跟不上时代,经验过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担。在我国传统观念当中,很多子女认为老年人退休后就应该在家颐养天年,如果外出工作养活自己,会被外人以为子女不孝顺。而一些老年人则有“人老了,不中用了”的思想,也有含饴弄孙、以享天伦的传统思想。

为有效促进老年社会参与,老年教育需要努力转变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自身对老龄化的观念[6]。通过开展讲座、社区宣传、组织文艺汇演、拍摄公益宣传片等活动积极宣传“老有可为”“老有所为”的思想观念,消除对于老年人的年龄歧视和偏见,营造平等的社会参与观念,提升对于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视和珍惜程度。引导老年人破除“老而无用”的思想,肯定自身价值,完善自己,提升个人价值感,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开展形式多样的代际活动。老年教育可借助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展思想宣传,如在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创造代际互学的机会,倡导子女关注精神生活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感知的重要程度,鼓励家庭成员对老年人再就业的肯定和支持态度,为老年社会参与打好坚实的家庭支持基础,在代际互动的过程中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三) 完善课程体系 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能力

老年教育要注重对老年人需求进行定期调查,且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设立相关课程以及开发各种教育项目,从而筑牢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基础。

1、设立健康教育的课程。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养护、居家照料需求量较大,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保健类的知识与技能,在老年教育中专门开设老年人自我照料、日常保健、生活科学类的课程,帮助老年人树立健康生活方式,获取有效保健方式,从而延缓衰老、保存健康,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基础与可能。

2、渗透社会适应类课程。老年教育需要着重关注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老年人的生存价值,不仅在于回顾过去时的感觉良好,更是放眼未来生活,对未来更好生活的期待感和把控感。从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可以开设生死观课程、生存技能课程、社会沟通能力、志愿者服务、老年社会参与技能、老年国际化认识等课程,帮助老年人适应变化激烈的现代社会,灵活应对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3、开设老年教育职业培训类课程。当前,我国老年教育职业培训类课程相对缺失。可以根据老年人兴趣的多样性,提供“智慧助老”系列课程,培养老年人对社会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开设老年人再就业课程,引导老年人转变观念, 立再就业、再参加劳动意识;为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7],帮助老年人掌握合适的职业技能、获取适合的就业机会,为参与社会劳动创造条件。

(四) 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 实现老年教育全覆盖

目前,我国老年人参加教育一般通过老年大学的形式,但是老年大学覆盖面目前相对较窄,镇一级、乡村的老年人接触不到这种学习形式,为提高老年社会参与率,可以发展社区型老年教育。以社区为中心构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资源网络,通过老年人学习与社会服务相联结的方式充分发挥老年教育的生产性功能,增加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机会和渠道,并在他们创造社会价值或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促进其主体性意识的强化与行动的自我塑造。

1、鼓励培育老年学习共同体。注重发挥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公共场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将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职业院校等吸纳进老年教育网络中,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同时,依托居委会或村委会,实现老年教育地域全覆盖,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意识、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培养老年人再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

2、辖区联动。同一辖区的不同社区之间、社区与老年大学之间、社区与其他机构之间可以实施联动[8],开展课外研学、专题讲座、教学互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扩大办学模式,促进老年人的兴趣和参与感。比如,老年大学的学员可以协助社区开展居民活动;组织和动员社区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为老年人和无法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义工服务等。

3、推动组建老年社团,促进老年团体健康发展。社区可以在充分发掘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特点的基础之上,推动娱乐、文化、体育、志愿活动等老年社团的组建,例如舞蹈社团、摄影社团、太极拳社团、社区志愿服务等,为社团提供活动场地,定期组织社团活动。同时,可以引入社会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并开展互联网直播、小视频宣传、线下活动等多元化的宣传方式,推动社团良性发展。

正如古罗马著名哲学家、演说家西塞罗所说,“我们生命的每一阶段都各有特色,因此,童年的稚弱、青年的激情、中年的稳健、老年的睿智——都有某种自然优势,人们应当适合时宜地享用这种优势”。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老年人力资源,自身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与价值。在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战略背景下,有效促进老年社会参与,助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定能变“压力”为“动力”,变“人口红利”为“人力红利”,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飞跃。(作者单位及职务:梁山县老年大学 教师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1-05-10)[2023-06-03]. http://www.stats.gov.cn/sj/pcsj/rkpc/d7c/202303/P020230301403217959330.pdf

[2] 共青团中央.党的二十大报告.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845294347170289&wfr=spider&for=pc

[3] 贺莎莎, 孙建娥. 积极老龄化政策研究综述[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7(11):7-14.

[4] 朱荟, 肖春卉. 从社会互动到国家战略:中国老年社会参与的概念拓展与新时代特色[J]. 社会建设, 2023(02):37-45.

[5] 谭祖雪, 张江龙. 赋权与增能:推进城市社区参与的重要路径——以成都市社区建设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35(6): 57-61.

[6] 原新, 金牛. 大力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03-01(008).

[7] 陈友华, 詹国辉. 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与出路[J]. 晋阳学刊,2023(2):44-53.

[8] 李君, 傅蕾. 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基于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 继续教育, 2023(2): 96-104.

 

 

新时代基层老年大学党建路径浅探

——以鱼台老年大学党建为例

胡超峰

 

 本文认为老年大学承担老年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职责,办好老年大学,必须把政治立校、党建引领放在办学的关键位置。并以鱼台老年大学为例,总结鱼台老年大学取得的成绩,深入探讨取得成绩的做法;立足新时代,进一步总结老年大学党建工作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党建路径组织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老年大学承担老年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职责,办好老年大学,必须把政治立校、党建引领放在办学的关键位置。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的意见》,系统回答了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做好新时代基层老年大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根本遵循。

鱼台县老年大学秉承党办老年大学的原则,以满足学员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支部+级部+社团”的党建模式,优化功能型党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在加强新时代基层老年大学党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鱼台县老年大学党支部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称号,2021年再次被省市评为“示范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一、鱼台县老年大学党建引领办学的基本做法

鱼台县老年大学成立于1999年,隶属县委老干部局。2019年3月鱼台县机构改革,县老年大学归属县委组织部管理。2021年4月县委重新组建老年大学,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合并到老年大学,县老年大学加挂县委老干部党校、县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两块牌子,老年大学设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下设9个离退休党支部。

(一)摸清党员底数,发挥组织作用

鱼台县老年大学党建工作从强化组织建设着手,实行责任传递。根据学校工作实际需要,组建了4个级部党支部,五个社团党支部,20个党小组(见表1:鱼台县老年大学党组织架构图、见表2教学党支部设置明细),其组织设置特点:学校建党总支,基部、社团建党支部(包括临时党支部),专业、班级建党小组,人员变化了,组织阵地不变,责任压力不变,确保党组织全覆盖。


离退休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的重要依靠力量,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群体,是教育青少年、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资源。老年大学的学员主要是离退休干部,大多是具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来自不同行业,流动性大、分布面广、滞校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鱼台县老年大学党总支逐班统计党员人数,制定党员台账,将学员党员及时编入各党支部,确保党员无遗漏。截止2022年底底,鱼台县老年大学共设置书画、声乐、器乐、舞体、生活艺术5个系,22个专业,开办36个教学班级,学员1000多人次,党员126人,全部编入党组织。

选优配强支部成员,特别是支部负责人,发挥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学校选派专人负责党建工作,制定了《中共鱼台县老年大学总支部委员会(临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建工作的意见》,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经过反复酝酿、多方协商,选举了9名党性责任强、工作热情高、乐于奉献的优秀学员党员任支部书记。组建工作完成后,新上任的党支部成员纷纷在各班亮相,亮身份、讲任务、谈责任。有的党支部建立了支部党员微信群,在网群中亮出支部成员的集体照和就职感言。在全校的党组织网络中传递责任压力的渠道保持了畅通,让党支部鲜红起来,受到广大学员欢迎。

(二)规范组织生活,发挥教育作用

通过多种形式,拓宽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载体,引领带动支部党员参与学习教育,增强党员身份认同感,彰显老年大学政治立校的办学方针和发展方向。在组织开展“两学一创”、“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规定动作”基础上,广泛开展富有鱼台特色的“自选动作”党性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我为党建献计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谈家乡变化”、“重温入党誓词”、“给离退休党员佩戴党章”等主题活动,提高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了老党员老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争做认同核心、维护核心、服从核心、看齐核心的表率。

(三)完善制度机制,发挥管理作用

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握政治方向,做好与老年大学教学管理的结合文章。制定《学员临时党总支工作职责》《党小组长工作职责》等,对总支的目标任务、工作职责等进行细化。建立立联席工作机制,每年年初召开学员临时党总支务虚会,定期召开学校党支部与学员临时党总支工作联席会,每季度召开各系临时党支部工作会,每月召开党小组会等,共同研究讨论学校相关工作,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建立定期考察调研机制,近年来先后组织支委们赴山东邹城、江苏沛县等地学习考察,并形成考察学习报告,调研成果进入县委领导的决策圈,对推动学校的建设发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学员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

(四)整合优势资源,发挥引导作用

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和鱼台孝贤文化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发挥党组织的引导作用。将湖西红色元素融入日常学习教育,定期组织党员学员参加党课、“孝贤文化大课堂”和专题讲座,组织党员学员骨干到县烈士陵园、随海惨案纪念馆、周堂地道战遗址等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学习教育,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学员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思想常新。

二、鱼台县老年大学党建引领办学的成效

能否增强老年大学的活力,能否激发学员参加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能否引导学员以优异的学习成果服务贡献社会,是衡量老年大学党建效果的“试金石”。鱼台县老年大学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了教学工作扎实开展,校园学习研究氛围更加浓厚,系列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服务社会、奉献群众的活动惠及鱼台人民。

党建引领教学。学校党总支支持支部参与学校管理,及时反映学员需求,配合学校管理好班级,支持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学员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激发了党支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实现了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学校克服校舍紧张,师资缺乏,服务管理人员少的困难,相继开设了书画、声乐、器乐、舞体、生活艺术5个系,22个专业,36个班级……课程种类丰富,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基本上满足了老年人学习需求。

党建引领社会实践活动。老年大学离退休党员利用自身社会经验丰富的优势,立足学校社团平台,积极开展各类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在济宁市率先创建微信宣传平台,开办《鱼台美食》、《夕阳茶馆》、《不老人生》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老年人关注热点的栏目,组织文学骨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采风和写作活动;每逢重大节日,老年大学艺术团党员们精心编排节目,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进行公益演出;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鱼台县首届党建主题摄影展、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剪纸摄影征稿征文、“翰墨颂党恩·丹青绘百年”鱼台县离退休干部书画剪纸作品展、鱼台县离退休干部“礼赞新时代·展现新风采”文艺演出等活动;离退休党员牵头成立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老干部宣讲团,开展“红色基因我传承”巡回宣演活动;在全县杏花节、桃花节、龙虾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中,老年大学艺术团和文学社联合,自编自演原创节目,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

党建引领县域文化繁荣发展。鱼台县老年大学先后应罗屯、李阁、谷亭、张黄等镇党委政府邀请,组织文学骨干深入乡村采访、探寻民间遗留古迹,编著了鱼台县传统历史系列书籍《文化罗屯》《大美李阁》《古镇谷亭》《魅力张黄》4本书;为弘扬鱼台稻改精神,老年大学组织18名离退休老干部开展“听老同志讲稻改”活动,并组织采写访谈文章14篇,创作古体诗词3篇,现代诗词2篇,演唱诗歌1篇,在县委宣传部编写的《稻改,鱼台不能忘却的历史》一书中,全部被收录书中,占该书的近1/3篇幅,以实际行动践行稻改精神;老同志采写的的反映鱼台古村落历史的文章大部分录入鱼台政协编著的《鱼台村落》,与部分镇街联合策划创建了《罗屯党史馆》《谷亭街道历史文化馆》《隋海惨案纪念馆》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展馆。鱼台县老年大学以文养老、以文养德,以文载道,助力时代前行,对于促进鱼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新时代基层老年大学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对党建工作思想认识淡化。少数基层老年大学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存在“重教学轻党建”的现象,甚至认为开展党建工作是浪费时间,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党建工作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缺少融合。个别学员党员意识淡薄,退休后容易在思想出现一种失落感和空虚感,对党建工作漠不关心,放松自身的政治学习,甚至不愿意参加党组织活动。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工作上的“盲区”,表现出在党的建设上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二是组织领导弱化。抓好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各党(工)委负有主体责任,个别党(工)委还没有把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真正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和基层党建总体规划,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现象。

三是组织建设退化。不少老年大学没有明确编制、职级,没有专职党建人员做党建工作,老年大学学员党员不转组织关系,不收缴党费,不发展新党员,再加上老年大学党员学员流动性较强,往往与家庭、课程变动、身体状态、原单位活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党员管理工作开展难,在支部书记及委员配备中,大多数老党员存在畏难情绪,班子配备有一定难度。

四是党员队伍老化。据统计,鱼台老年大学党员学员平均年龄68岁。组织学员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大多以自愿参与为主,没有硬性约束,学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年龄等不同,有的长年有病、行动不便,参加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影响了党支部整体活动的开展。

四、加强基层老年大学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做好新时代基层老年大学党建工作,必须以《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的意见》等党内规范性文件为依托,把握老年大学党组织建设方向,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稳妥推进。

(一)突出政治引领,抓实政治思想教育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老年大学既具有普通学校的一般属性,又有其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加强基层老年大学党的建设,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政治立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员头脑。一要加强政治学习。老年大学学员来自方方面面,社会层面的问题也会在老年大学体现出来。要针对老年学员人员结构、年龄状况和思想动向等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坚持政治建校原则,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重大战略部署进支部、进课堂、进学员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二要加强主题教育。围绕教学主线,教学内容上突出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党员学习专栏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习和宣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员党员的党性意识,确保学员党员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提升其思想觉悟。三要经常开展典型教育。积极培树典型,用身边的先进人物和故事引导学员,营造向上向善的舆论氛围。

(二)突出党建引领,夯实组织基础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越性,党的最大优势就是组织优势。我们党从1921年的57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600多万党员,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靠的是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加强新时期基层老年大学党的建设,要把学员党组织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要加强班子建设。要按照要求配备好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要选择组织能力强、民主作风好、党性观念强、身体比较好、有奉献精神的老党员作为优先人选。在选配党小组负责人和支部书记时,尽可能采取“一肩挑”的方式,极引导党支部在维护教学秩序、建设和谐班级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实现学员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打造文明校园、和谐校园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学校各级党组织成员原单位都不同,要把他们真正地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把建章立制放在组织建设的首要位置。要按照“凭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目标,建立符合老年大学特点的党组织建设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和党员会议制度等。

三要加强党员管理。要加强对党员队伍的动态管理,实现哪里有党员、那里就有组织,过好双重、多重组织生活,打造“关系在原单位、活动在学校、奉献在社会”的新型老年学员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三)突出创新引领,积极探索老年大学党建新做法

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结合离退休干部特点,探索建立“党建+”工作模式,将学员党组织各项工作与教学管理结合、与志愿服务结合、与文体活动结合,拓宽学习活动载体,增强学习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按照有利于教学管理、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参加活动的原则,积极创新党支部和党小组设立,使组织建设更加灵活、更加适合老年教育特点。通过开展“党员名师示范课”、“参观访问谈体会”、“文化体育活动研讨交流”、“组织参加公益事业志愿服务”、“党课宣讲”等活动,创新党员学习活动形式,引导学员党员主动参与各类教育活动。

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在智能化、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急速发展的今天,各级党组织要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模式拓展党建工作渠道和手段。比如,建立党务工作微信群、QQ群,开启线上线下互动的模式,搭建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良性互动的平台,在组织各类活动时采用“线上宣传、线下活动、线上总结”的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地、创造性地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

探索正向激励方式。结合老年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学员评选工作,加强对学员党组织工作考核,定期开展先进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评选表彰,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网站、宣传栏等载体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切实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励各支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突出价值引领,强化使命担当

引导学员党员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通过各种方式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是党建工作职责所在。围绕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引导学员发挥余热,永葆思想常新,开展增添正能量活动。学校党组织要组织学员参观新农村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激发学员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为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鼓劲加油、献计献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传递正能量;组建老干部宣讲团,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弘扬先进文化中传递正能量;坚决抵制和纠正各种歪风邪说,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大力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旋律,在净化网络环境中传递正能量;组建文艺团队深入基层,到社区、企业、敬老院、部队慰问宣传演出,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在展现阳光心态、奉献社会中展现正能量。(作者单位及职务:鱼台县老年大学 办公室主任)

 

参考文献

[1]吕德义.新时代老年教育实践与探索[J].老年教育,2022.12:12-20.

[2]吕德义.老年教育现代化研究[J].老年教育,2021.10::30-35.

[3]张广睿.《老年教育》.老年教育,2023.08.总第769期:13-18.

[4] 贺莎莎, 孙建娥. 积极老龄化政策研究综述[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7(11):7-14.

[5] 朱荟, 肖春卉. 从社会互动到国家战略:中国老年社会参与的概念拓展与新时代特色[J]. 社会建设, 2023(02):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