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老年大学欢迎您!
站内搜索: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2303
发布时间:2023-09-26 17:32发布人:管理员

教 学 研 究


第三期

济宁老年大学主办      (总第56期)     20230926

 

 

接上期,本期刊登5篇获优秀奖论文:分别是济宁老年大学颜亓新《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以济宁老年大学为例》、 梁山县老年大学程大卫《适应老年学习特点:为老年人设计的远程教育模式探究》、梁山县老年大学徐芹芹《老年大学智慧校园建设研究》、微山县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刘世瑞《同舟共“技”与你“助”老——微山老年大学多维度打造老年教育联盟业态》、任城区老年大学丁曦《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

 

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以济宁老年大学为例

颜亓新

 

 要:2023年恰逢中国老年教育发展40周年,在这个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联系新时代济宁市老年教育工作现状和发展方向,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任务要求不断落地夯实,把成为济宁城区老年人文化养老主阵地的老年大学经营好、挖掘更大潜力、充分发挥社会作用,系统总结以往的办学探索和实践经验,对当下和未来老年教育工作地发展有着丰富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老年大学;需求;老年教育;智慧助老

 

济宁老年大学成立于1988年,至今走过了35年的办学历程。学校从最初的无单独办学场所,到如今的校本部、文化馆分校、工人文化宫分校三个校区同步招生、同步管理服务,招生突破8000人次,成为有一定影响的省内老年大学品牌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省校的示范引领下,学校的办学场地提升、师资队伍壮大、教学设备升级、教学手段丰富,在合作办学、家门口大学、师资引进、课程观摩、远程教育教学、智慧助老、银发力量、志愿服务活动等当多方面开花结果,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社会认可程度不断提高,成为城区老年人乐到乐学的一方乐园。

一、济宁老年大学的办学启航

1988年,济宁市委为满足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学习愿望和要求,于当年10月印发《关于建立济宁老年大学的通知》文件,决定济宁老年大学为正县级事业单位;济宁市编制委员会于这一年的12月印发《关于对济宁老年大学内部机构、编制的批复》,同意济宁老年大学下设办公室、教务处。为了强化党委、政府对老年大学的领导,济宁市委又于1989年1月印发《关于老年大学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决定建立济宁老年大学管理委员会,并聘请三位懂教育的离休干部担任顾问。1989年3月,市委在济宁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四楼举行隆重的“济宁老年大学成立暨首届学员开学典礼”,首批学员53名兴高采烈地地走进老年大学课堂。从此,揭开了济宁市老年教育工作的新篇章。

办学初期,因受办学经费、场地和师资力量地限制,学校主要面向离退休干部人员服务,招收班级数量少、办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课程门类也很少,学校处于艰难地初创时期。当要应对越来越多的离退休干部人群时,有限的老年教育资源难以满足他们的入学需求,扩大办学规模势在必行。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地不断深入,再加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老干部老年人群体的重视,老年教育工作迎来迅猛发展期,在此期间,济宁老年大学快速发展,办学规模由建校之初的一个班,逐步扩办为89个专业班,在校学员2000余名;办学层次由原来单一的综合班,发展为20个专业,初级、中级、高级、研究俱全的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办学覆盖面由原来的仅招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干部,发展到面向全市的老年朋友。

2010年以来,全国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峻,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要求到老年大学学习,提升自己的老年生活质量,学校再次出现了“一座难求”的超负荷现象。

二、办学硬件和软实力不断提升

自济宁老年大学建立后,到2014年的25年间,学校一直没有固定的办学场所,处于借房办学的尴尬境地,先后借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市委党校和济宁职业学院南校区的场所作为学校教学场所,较好地落实了自建校以来秉持的“教、学、乐、为”的办学方针,坚持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服务精神,力争将学校办成文化活动的展演平台、工作骨干的培训基地、文化养老的示范中心。

2014年2月20日,济宁老年大学再次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市委、市政府领导高瞻远瞩,在此年市委召开的十二届96次常委会议上,协调确定将原济宁警察学校校区改建为济宁老年大学活动场所,解决了困扰学校已久的办学固定场所问题,学校的工作人员编制数量和教学设备设施等都得到了迅速提升。济宁老年大学现为市委老干部局所属正县级公益一类全额事业单位,加挂中共济宁市委老干部党校牌子。设置综合部、教务部、教学研究部、培训部、学员管理部、远程教育部6个部室,编制25人,现有在编人员24人,步入正轨高质量办学的新阶段。

(一)围绕老年教育需求,持续扩大办学规模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老年人群体对接受老年教育的迫切需求,学校贯彻“开放、融合、共享”的老干部工作新理念,真正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多方结合办学模式的新举措,以校本部为中心,打造“一核四极”办学模式。目前,已在校本部、市城区南部太白湖新区文化馆、市城区东部高新区工人文化宫开设分校招收学员,并与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打造为老年人服务的全新模式。

1、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探索联合办学

学校精心布局打造“一核四极”办学模式,以校本部为中心,目前,已在市文化馆、市工人文化宫开设分校招收学员。2023年春季学期,中心校区、市文化馆校区和市工人文化宫3个校区共招收班级348个,设置专业课程85门、招收学员达8000多人次,其中,新招学员2183人次。35年来,学校招生规模从办学最初的仅能招收53名学员发展到2023年春季招收学员8000余人次,招生规模扩大了150余倍,受到各界的关注与好评。

1)中心校区的龙头作用。2018年8月,济宁老年大学中心校区投入使用。校区坐落于济宁市红星中路35号,占地41.74亩,建筑面积13132.74平方米,有综合楼、文体楼、文体馆、多功能厅、操场、公寓楼等,房屋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可满足8000人次学习活动需求。在今年春季,中心校区招收54个专业、班级255个,学员达5900余人次,在城区招生中占据龙头优势。

2)市文化馆校区和工人文化宫校区的辐射辅助作用。2019年3月,济宁老年大学与市公共文化部门按照“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原则,在太白湖新区新建成的市文化艺术中心成立市文化馆分校,教学活动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有教室15口,双方共用群星剧场、艺术作品展厅等场地。2023年春季,市文化馆分校招生23个专业、53个班级、900余人次。

2019年,市委专题会议中提出建设济宁老年大学(市工人文化宫)分校的工作要求。2021年3月24日,十三届245次市委常委会提出推进“济宁老年大学(市工人文化宫)分校”建设启用。2022年3月,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市文化宫校区首次开学,招收8个专业、25个班级、931人次。2023年春季,市文化宫校区招收8个专业、40个班级、1100余人次,对比去年,该校区的招生班级和招生人数稳步增加。

2、推动与机关事业单位合作办学

2021年6月,经多方协调,济宁老年大学成立市军休服务中心分校;9月,又成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分校,两校面积500平方米,面向本单位招生近100人次。学校统一招生收费、调配师资、规划课程,各单位提供场地和日常管理,为老同志就近入学提供了方便,拓展了共享共建共治的合作办学平台,探索了方便老年人的合作办学模式。

3、推动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

学校积极推动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地合作办学,2022年下半年,双方达成了合作协议。现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已完成了老年大学分校地配套升级工作,双方沟通制定了部分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计划将择期举行揭牌仪式,正式开启招生编班教学等日常活动,进一步提升老年教育的品质,构建老年大学进一步发展的新模式。

(二)创新信息技术手段,学员乐享数字化学习便利

当前置身于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广泛运用,深刻改变了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智慧助老,帮助更多老年人顺利跨越“数字鸿沟”愈发显得重要,肩负着重大的任务使命,老年大学开展的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技术培训已经成为使老年人得到更多收获感、幸福感的重要渠道。

1、加快 “网上老年大学” 地探索构建

2019年,学校实现校园管理系统数字化,报名缴费全部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和官网完成,广大学员报名和缴费不再用多次往返奔波于学校和银行之间,在家即可享有“抢课”的自由和便利,贴心地报名缴费操作视频演示和配套文字讲解,让老年学员轻松就能上手完成整个选课和缴费全流程操作。

此外,学校不断完善“空中课堂”的打造,推动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发展,构建微信公众号、官网线上教学平台,分享“山东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网”的优质学习内容,持续推送录制课程和直播课程,提供网上学习的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更大程度上适应了不同兴趣爱好老年人的需要,网上参与学习活动的老年学员群体不断壮大。学校2020年共录制7个专业的28门课程,学员学习阅读量达12000余人次;2021年共录制11个专业的52门课程,学员学习阅读量达23000余人次;2022年共录制7个专业的28门课程,学员学习阅读量达50000余人次。短短三年中,学员的网上参与学习活动增长了4倍。

去年,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学校推出视频课程《智能手机应用(疫情防控专题)》、《舞蹈(长街万象)》、《手机摄影及视频制作》《母婴护理》等,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称赞。学校开设的公益直播课,选取模特、声乐、瑜伽、钢琴等深受老年人喜爱且具有代表性的课程,通过微信视频号定期直播上课,吸引了越来越多社会上老年人群的关注,为更多的老年人加入老年大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2、规范化发展老年远程教育

为推动全市老年大学远程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充分发挥市校在本区域内的引领导向作用,我们积极响应省老年大学、省老年大学协会的倡导,发动县市区老年大学参与多批次的全省老年大学远程教育教学点申报工作,累积申报达到80所,总数居全省第四位;任城区、邹城市乡镇、街道实现了全覆盖。

近年来,学校教师和工作人员参与录制的《智能手机应用 疫情防控专题微课程》《衍纸艺术》等参评第九批全国老年大学远程教育优秀、特色视频课程及微课程,并获得表彰。通过参加远程教育方面的比赛活动,推动学校教师和工作人员以干促学、学用结合,不断提升业务素养,提升为学员提供远程教育优质服务的本领。

为进一步拓宽老年人足不出户居家学习的选择渠道,2022年6月,学校与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济宁分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广电网络机顶盒,建立老年教育家庭终端平台—“济宁老年大学智慧教育平台”,探索了老年人足不出户居家学习的新路径。

(三)发挥名师效应,提高办学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随着老年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按照“选聘知名教师、打造精品队伍、提高办学水平”的宗旨,大力引进高水平、高影响力、高师德的教师,建立了一支由高端教师引领的、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精品教师队伍,打造了名师授名课的新课程。

1、坚持引进高校优秀教师。学校积极挖掘高校人才资源,大力引进高水平专业教师。目前聘用的150名教师中,来自济宁高等院校的有3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9人,如济宁学院的娄珏教授、孙平教授等,济宁医学院的刘娅俐教授、济宁理工学院的周书教授等,他们都是社会关注度高的高校名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为全校的课程建设把脉、为教材选用把关,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专业优势,提升了我校的专业水平,为课程开设和实施指引了方向,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2、坚持吸引社会各界名家进校。针对书画、摄影、歌舞等专业需求,学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市里的行业协会、文艺团体合作共建,积极聘请社会名家来校任教。近几年,学校先后聘请了著名书法篆刻家段玉鹏、著名散文家李木生、著名歌唱家王建华、济宁朗读协会主任张弘、著名舞蹈家李争艳等在社会上有知名度、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名家名师前来授课,他们灵活多样地高品质课程得到学员欢迎,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吸引力,大批学员纷纷慕名来校学习,实现了社会名家的服务社会和老年学员的专业提升共建双赢。

3、公开选聘中青年骨干教师。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中青年教师,通过全市“优才计划”招录声乐、舞蹈、美术等专业人才,逐步培养成教师骨干和班主任投身教学一线,在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学校通过开展网上教学、观摩课、公益课堂等活动,将他们培养成教学骨干,目前学校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有71人,占教师总数的47%,逐步成长为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和未来发展新势力。

三、打造文化养老平台,展示当代“银龄”风采

(一)注重党建引领,发挥“银龄”风采

坚持党建引领、政治立校的办学方向。自2014年开始成立学员党支部,学校共成立了16个学员功能性党支部,吸纳老党员近2000名。2017年6月,济宁老年大学关工委正式成立以来,以“梦圆夕阳”党建品牌为引领,利用校关工委平台,组织“五老”志愿者深入学校、社区、村居开展青少年才艺辅导、红色宣讲和送文化、送演出活动。积极培树老党员典型,在学校官网、微信平台设置风采展示专栏,提高老党员荣誉感、归属感。关怀慰问学校离退休党员,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新老党员共话初心、齐学党史,沟通了新老梯队的传帮带。学校师生、团队已经成为助推本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传递了老有所为的社会正能量。

(二)携手“中老年春晚”,焕发“银龄”新活力

2018年、2019年两年,济宁老年大学和济宁广播电视台合作,联合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济宁市中老年电视春节联欢晚会,开创了文化养老创新展示的新模式,展现“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的特色、亮点。学校对筹备工作指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让学校教育实现了和社会活动地接轨,提升了学员校内学习的积极性。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全市中老年人的热情关注,有千余个节目参加了在各县市区举行的近20场海选,参加演出人员达3600多人。济宁电视台声远直播平台对每场海选进行了全程直播、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对部分海选进行了同步直播,播出后点击观看投票的人数达到54.4万人,累计有超过一百万的网友观看了直播。此项活动在济宁市首次举办,范围规模广、参与人数多、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得到了市委宣传部门、市委老干部局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经历了三年的疫情影响后,今年3月下旬以来,学校与济宁市文联、济宁广播电视台、济宁市工人文化宫联合主办的“2024济宁市第五届中老年电视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启动,活动通过在全市海选与复赛,将选拔挖掘一批具有中老年文化代表性的精品节目推向社会,彰显中老年群体积极向上、健康幸福的精神风貌,为更好地提升老年大学教育服务质量寻求新机遇。

四、结语

在新时代新阶段,把握好老年教育发展的新机遇,乘势而上,最大程度实现老年教育专业化和现代化,提升老年人的满意度,让他们感受到贴心和有品质的专业服务,过好有趣、有为、有乐的老年生活,焕发广大老年人的“银龄”力量,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从而真正实现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老年教育领域的一份力量,这将是我们今后探索与实施地永恒的主题。(作者单位及职务:济宁老年大学教学研究部工作人员、馆员)

 

参考文献

[1]王向群,蔡向东.老年素质教育:实验与案例:2015-201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2]姚若松.老年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郑华.老年教育空间设计指南:基于“成功老龄化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4]吕德义.老年教育现代化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21.

[5]王剑波等.我国老年教育资源协同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

 

 

适应老年学习特点:为老年人设计的

远程教育模式探究

程大卫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到来,老年大学的远程教育建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创新发展领域。积极构建远程老年教育,是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老年教育,创设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的必由之路。本文对老年学习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差异、以及老年人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接着,着重介绍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老年大学教育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对为老年人设计的远程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该模式包含个性化学习内容设计、定制化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以及社交互动与学习支持。为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建议和启示,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向。

关键词:远程教育;个性化学习;老年大学

 

自从互联网技术普及以来,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远程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这一背景下,老年大学如何用现代科技手段,尤其是数字化方法来提高老年人的教育质量,使他们可以充分掌握各种技能和知识资源,提高老年人的学习参与度,为老年人提供更符合他们需求和天赋兴趣的教育资源,显得至关重要。

老年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满足他们在退休后的个人发展需求,同时还能够积极推动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然而,对于不同年龄、兴趣、教育程度和生活经历的老年群体来说,教育需求各异,这将成为远程化老年教育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如何让广泛而多样的老年人群在远程化环境中获得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教育服务,以满足他们真正的需求?这就提出了一个急切需求:设计出特定的、数字化的定制教育解决方案。这种方案需要充分挖掘老年用户的需求,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定制化的学习工具。

一、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的现实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进程对老年教育现代化提出新要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75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全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较长一段时间的基本国情,而且随着国家养老保障制度的健全老年人的基本物质生活将得到进一步保障,老年群体开始转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如今的老年群体已经高频率触网络,他们对新技术更适应,他们愿意花时间钻研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对新体验和新产品的心态更开放,同时对老年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促使着老年大学发展远程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而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老年教育对老年教育大众化、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是确保老年群体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重要措施。

(二)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为老年远程教育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远程教育通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其他数字技术,为老年学习者提供了更方便的学习渠道。老年人由于身体条件和时间限制等原因,不易参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而远程教育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教室等方式,为老年学习者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地点选择。他们可以在家中或者任何有网络连接的地方进行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远程教育能给老年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数字化的远程教育可以根据老年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通过智能化的学习系统和学习平台,老年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并获得相应的学习建议和辅导。

远程教育可为老年学习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在传统老年大学的教学模式中,老年学员往往面临学习资源有限和学习工具不足的问题。而远程教育通过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为老年学员提供了更多样化、丰富和易于获取的学习资源。他们可以通过在线图书馆、电子书籍、学习视频和在线课程等方式,获得更广泛的学习内容和知识。

(三)老年远程教育政策支持

为进一步加快山东省省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74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鲁政发〔2017〕33号),明确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老年教育。将信息技术融入老年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实现学习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建共享,扩大优质老年学习资源对农村、贫困地区的辐射,为老年人提供导学服务、个性化学习推荐等服务。推进老年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山东省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开发网上学习资源库,构建适合老年人学习特点的个性化、移动式学习服务模式,开发适合老年人应用的学习客户端。把传统教育与网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开办老年教育网站和老年教育空中课堂,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远程老年教育体系,推进各地网上学习平台的互联互通和社区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对老年大学教育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四)老年大学远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1、技术障碍:老年人可能对于数字化技术不太熟悉,面对学习平台的操作和使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梁山县老年大学远程教育推广问卷调查中,73.5%的学员反馈,现存老年大学远程教育平台存在界面设计复杂,缺乏操作指引,导致学员无法正常使用。因此,提供简洁易懂的界面设计和操作指引,以及专门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是十分重要的。

2、数字鸿沟:当前在老年人普遍中存在数字鸿沟现象,即数字技术的应用和使用能力差异较大。一些老年人可能无法轻松上手和使用学习平台,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导致用户黏度降低。因此,要提供针对不同层次的数字素养培训和支持,缩小数字鸿沟,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数字化学习的机会。

3、教育资源不足:尽管数字化学习平台为老年教育带来了更广阔的学习机会,但远程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仍然存在不足。为了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更新,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和适应性。

4、社会认同度不高:老年人的学习和发展存在被忽视或不被重视和社会认同度不高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老年人参与数字化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因此,需要加强对老年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老年教育的认知和重视度。

综上所述,老年教育数字化建设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通过充分发挥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优势,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和个性化解决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同时,需要关注和解决技术障碍、数字鸿沟、教育资源不足和社会认同度不高等问题,推动老年教育数字化建设的持续发展,让更多的老年人受益于数字化学习的机会。老年大学的远程教育发展应主动适应老年人学习特点,根据老年学习者的需求,提供更加贴合的内容和工具,帮助老年学习者更好地适应远程教育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体验。

二、针对老年人设计的远程教育模式

(一)设计原则和方法

1、老年人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是独特的,设计远程教育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因此设计时要注重老年人的体验和感受,考虑到老年人对新技术的不熟悉和使用的不便,应该避免复杂的操作,简洁而明了的用户界面是至关重要的。

2、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他们的学习方式和记忆模式不同,所以,在设计课程时,要尽可能结合老年人的经验和文化背景,采用图示、视频、故事等方式,使学习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3、技术和服务支持必须到位,需要考虑远程教育技术的易用性和可靠性,应及时解决老年大学远程教育平台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与支持服务。

4、老年人的学习过程需要有针对性和可控性,在设计课程时,应该尽量把握课程的难度程度和推进速度,使用开放式的课程评估与反馈,及时掌握老年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情况,并进行调整。

(二)界面和操作设计

根据对梁山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的调研结果来看,65%的老年学员表示对新兴的数字化技术和软件操作适应度较差,因此为老年人设计的远程教育模式中,界面和操作的设计至关重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点:

1.简单易用的界面设计,老年人需要一个易于使用的界面,应采用简单直观的界面布局,例如采用大型菜单按钮和清晰的图标,使得界面易于导航,并降低使用的难度。此外,简洁明了的字体和色彩也是很重要的,这样老年人才能够察觉到重点,减轻视觉疲劳。

2.可大可小的字体和图标,老年人的视力可能会较差,这就需要在界面上设计使用大号的字体和图标,提高操作界面的可视性和易用性。此外,应允许用户自由调整字体和图标的大小,使得老年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3.提供聚焦和示范性学习,远程教育应该采用一种针对性强和示范性的学习方式,为每个重要的界面提供说明性的标志和提醒,使得老年人能够容易地浏览教学内容。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图片或视频等元素,以更好地帮助老年学习者理解教材的内容。

4.贴近用户的交互方式,为了使老年人易于使用,应该采用一些直观易懂且符合用户认知习惯的交互方式。例如,鼠标移动、左键点击、拖动等都是一些老年人熟悉并可直观理解的操作。此外,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提供明确的提示与反馈,方便老年人了解教学内容的进展和相应问题,亦可让老年用户高效完成活动。

(三)技术支持和培训

1、开设专门的技术支持热线和在线论坛,为了帮助老年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可以开设专门的技术支持热线,提供在线咨询和快速响应。也可以通过建立在线论坛、学习交流群等方式,让老年人可以在交流问题和使用经验,获取帮助和支持。

2、提供详细的用户指南和操作手册,在远程教育中,用户指南和操作手册能够帮助老年人快速了解软件和系统的操作,降低在学习过程中被技术问题耽误的可能性。制作时应考虑让老年人容易理解,尽量避免使用技术性太高的词汇。

3、定期开展培训课程,经常性开展培训课程有助于老年学习者了解软件的更新,熟悉新的操作和软件功能,及时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培训时应注重实战和演示,让老年学习者亲自实践,加深记忆与掌握。

4、与社区合作,在老年大学远程教育模式中,脱离了传统的线下集中教学模式,社区老年大学分校等资源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时也方便了老年人的学习。与社区协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课程是不错的选择,可以通过宣传和线下培训,增加老年学员的信任和培养对在线远程教育平台的使用习惯,形成集群效应吸引更多老年学习者加入。

(四)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

1、注重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通常更加注重实用性、生活中的需求和健康问题,可以结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爱好,设计有趣、生动的课程内容,如读书、园艺、旅游、摄影等。除此之外,可以加强针对老年人的健康养生方面的课程,如身体保健、疾病预防等等。

2、计算机和智慧化课程:老年人在IT技能方面普遍较弱,因此需要为他们提供简单易懂、容易上手的课程,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例如基础的计算机课程、智能手机操作方法、互联网搜索技巧、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使用社交媒体等。

3、互动性强的课程:老年人通常具有较高的社交需求,因此需要设计互动性强的课程,例如在线交流、讨论等,以便老年人之间能够进行情感交流和社交。

4、教学方法: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机能相比较青年人来说可能稍有下降,因此需要使用更加直观和清晰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线直播、图表和视频等。同时,教师在录制教学课程时也需要使用老年人更容易接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5、课程的结构和难度调节:老年人通常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自由学习,因此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可将长课程分为多个部分的短课程、提供在线答疑和学习支持等方式。

(五)智能技术在老年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方向

1、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自动识别老年学习者的需求和习惯,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课程推荐和学习建议。

2、大数据。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老年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可进一步优化远程教学平台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3、云计算。通过云计算技术能降低设备门槛,让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的普及面变得更广阔,同时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实时的访问学习资源的能力。

三、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的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1、进一步研究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与兴趣: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了解不同年龄、文化背景和经济阶层老年人的学习意愿及兴趣。基于此,改进课程体系,确保吸引力和针对性。

2、创建友好、易用的技术与教育平台:适用于老年人的远程教育需克服技术障碍,设计简单易用的教育平台。例如,投入研发资源开发图形化、界面友好的在线学习应用,降低技术门槛。

3、强化社交互动:研究社交学习的关键要素,将其融入远程教育模式中,促进老年人在线社交互动。通过建立互动性强的教育平台,如在线讨论区、实时问答和小组学习,鼓励老年人分享心得、交流感想。

4、鼓励多学科研究:在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跨学科研究,将多领域研究成果结合,为老年人设计最优化的远程教育体验。

5、关注教育公平:关注远程教育在老龄社会中的逐层应用,着眼于信息化教育公平。设立资助计划,鼓励贫困地区等特殊群体的老年人参与远程教育,解决当地老年教育“有与无”的问题,让更多的老年人有接受优质老年教育服务的机会。

6、开展长期评估与持续改进:在远程教育实践中,制定周期性评估机制,以数据为导向,分析教育成效。根据评估结果,持续改进课程结构与教学方法,优化老年人远程教育体验。

综上所述,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远程教育模式将在未来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从事老年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作者单位及职务:梁山县老年大学党校教师—助理讲师)

 

[1] 国家数据2022年度数据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国家数据 (stats.gov.cn)

 

 

老年大学智慧校园建设研究

徐芹芹

 

要:我国正处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显著十七,“未富先老”这一特征更为鲜明,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极为不利,加之老年群体在精神文化、学习方面的需求只增不减,对老年教育予以关注并落到实处极为必要且迫切。特别是处在以数字化为主的新时期,老年教育迎来较好发展契机,对智慧老年大学建设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先阐明了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老年大学智慧校园建设面临的困难与应对策略,以及对智慧老年大学建设的成效展望。

关键词:老年大学 智慧校园  建设策略

 

一、研究的背景

AI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社会制造了不容忽视的挑战,智慧校园建设无疑是顺应时代、促进教学发展、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最佳途径。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现今社会,如何做到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老年大学在养老机制中占据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它为老年人终身学习提供了便利,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年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和智慧教学模式架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智慧校园而言,即将物联网为着力点,融合校园、学习、生活且具有极强智慧化的一体化环境,该环境将多元化应用服务系统作为承载,对教学、管理以及校园生活高度融合,为老师、学生更加快捷高效的获得资源、服务提供便利。近年来,智慧校园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与认可,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下,对智慧老年大学建社已成为老年教育的必经路径,拉开了老年教育的新幕布。

二、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研究老年大学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并进行深入反思和评价,得出实际过程中所遇到的切身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研究对象并进行深入的访谈和研究,从而得出老年大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和老年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特点,并能够发现在实际的智慧校园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为进一步适应老年学习者真正的需求提供切实的数据调查结果并得出相应解决办法。

1.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法,利用问卷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年大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并且根据研究的现状设计有关选题的问卷,问卷的问题有据可依,充分利用各专家的观点,设计科学可行的问卷,并发放相关问卷。对问卷调查对象做到分布均匀,使得调查结果更加科学有效。

2. 观察法

观察法是实践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本着实际、有效、科学的原则深入到老年大学中观察研究对象老年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并将观察到的结果及时记录下来,通过观察老年大学教学情况以及老年学习者学习状态以及对老年大学的实地研究,才能真正获得有研究价值的资料。

3. 访谈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老年大学的特定人群进行访谈,笔者选择几所有代表性的老年大学作为访谈对象,对老年大学学习者和少部分部门管理者进行访谈,充分了解访谈对象对老年教育的诉求,搜集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第一手资料。

三、研究的意义

在以数字化为主的新时代,对智慧老年大学加以建设,即坚守将人民为主的先进发展观,是科学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为老年人打破“数字鸿沟”予以支撑,确保老年教育顺利推进最为关键的手段。

1.符合时代要求。

对老年大学进行与时俱进的智慧校园建设,可谓是促进我国老年教育进一步实施数字化改革的必经路径,在纵深推进国内数字教育、老年大学高效发展与现代化方面意义显著。

2.符合线上教学发展的需要。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使国内教育纷纷转战线上教育,老年大学线下教学备受影响,而智慧校园的形成与发展,正好为老年教育进军线上教学提供了契机,使老年大学开始面向信息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3.符合老年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今社会智能化、数字化程度加深,老年人需应对“数字鸿沟”问题,而老年大学作为老年人学习、生活的主战场,对其进行智慧化建设,对老年人实施智能技术教育,能有效提升其自会素养以及数字技能,有效打破“数字鸿沟”壁垒大有裨益。

四、老年大学智慧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

1.目标不明确。

某些老年大学进行智慧化建设时,未自宏观层面对整体架构加以思考,长远规划不够系统,没有借助现金思维对现有工作予以谋划。同时,不管是设计抑或建设理念,都具有理想、简单化情况,没有明确认识到智慧老年大学建设的意义和内涵。

2.认知不全面。

现阶段,智慧老年大学建设差距大的现象极为显著。部分老年大学对技术极为关注,未注重办学理念,而某些老年大学则单纯停留在口头建设,未能具体实践,对智慧校园的认知依旧滞留于技术方面,将重心至于线上平台抑或网课的开发上,不具备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得数字化改革流于形式。

3.融合度交低。

就部分老年大学而言,智慧大学的构建还属于一项新事物,匮乏基础数据,且仅有的数据不具备较好质量,相应服务体系欠缺,校内各部门间难以实现有效的数据交流,没法构建产生数字闭环管理,因而数据信息在适用于教育教学、管理等层面时无法有效融合。此外,极少数老年大学具有智慧学校和教学工作相分离的情况,无法对数字技术效用予以发挥,办校价值的融入难度较大。

4.体验感较差。

当前,某些老年大学的工作者未对老年人行为需求有效分析,未经由老年大学角度思考如何进行智慧大学建设,因而老年人对此不具备较好体验。而且,数字化时代,老年人本就对先进技术缺乏较好接受力,正好可借助智慧校园建设提升自身智慧化程度,但因部分老年大学进行智慧化建设时不符实际,使其效用难以发挥,无法实现老年大学需求。

5.缺乏差异化。

智慧老年大学的建设较为繁杂,线上教学平台以及网课类型众多,但实践中极为欠缺团结协作、深度融合的先进互联网思维。譬如某老年大学对直播课、网络平台进行开设后,其他老年大学都开始跟风,更甚者在内容上都较为相似,学员想要学习自己感兴趣抑或不同的内容较有难度,也无法吸引老年人的兴趣,最终使老年教育的数字化改革毫无意意义。

五、数字化时代的智慧老年大学建设策略

1.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观办学。

首先,加深智慧老年大学建设内涵、价值的理解程度,明确其重要意义。在人口老龄化愈加显著与新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智能化已成为阻碍老年群体进步的主因,为解决上述问题并使老年人掌握数字技术,便需借助智慧老年大学之力;其次,对“看向未来、契合时代、适应社会之数字老人”这一办学目标予以明确。实质上,老年大学并非单纯的讲授知识以及技能,也不是片面的实施思想教育抑或提供娱乐场所,各校需掌握这一历史契机,经由智慧老年大学的构建将智慧助老工作落到实处,为学员掌握先进技术更好的融入社会予以帮助,打造新时代下的“数字老人”;最后,构建产生现代化老年教育理念。注重个性化,对学员全方位发展以及主观能动性予以高度关注,汲取先进教育理念、技术手段,在老年教育中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等效用。同时,注重系统化,将老年大学视为终身教育不容缺失的一部分,对老年教育治理工作予以高度关注,并将其落到实处,实现老年教育智治之目的。

2.紧随时代,与学员需求相融合。

首先,确保互联网与老年教育深度融合,尽快革新老年大学教育方式。致力于以人为本原则,基于数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对传统老年大学线下集体学习之教学模式予以革新,对网络+教育的效用充分展现,对老年社会、家庭、线上远程教育等模式予以构建,并发挥“互联网+平台”的功效,解决办学壁垒问题,将老年大学自以往的立足学校办学逐步面向区域老年教育中心发展,自实现本校学员需要逐步面向区域人群方向发展;其次,对智能服务体验场景加以设计、开发,使老年大学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形态。始终致力于以需求为引导方向,将课程建设要点自以往的文化类等面向普适性需求方向发展,对课程类型予以扩张,科学调整课程结构,对学员关注的焦点如之数字技术的应用、智慧出行等内容予以高度关注,融入日常教学,打造内容充裕的数字课程系统,实现老年大学切身需要。

3.互联思维,建设互联互通的智慧校园。

首先,对校园数字环境予以优化。对老年大学基础教学设施予以强化,创建将数字技术宽泛运用为中心,将数字资源建设为要务,囊括老年大学方方面的校园基础网络,构建产生一体化网络环境。在校内不同场景以及服务管理畛域,对数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加以利用,对智能终端、大数据平台加以构建;其次,对智慧管理系统进行建设。借助大数据、云计算这些先进信息技术,对老年大学综合管理系统予以构建,经由该平台能直接进行报名选课、学籍管理等,达成教学管理智慧化的目的;最后,对智能保障系统予以构建。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对智慧化保障平台加以建设,对校内所有生活服务资源有效整合,给学员智慧化学习、生活予以支撑,并通过人脸识别、消防报警等先进设备,对校园进行全方位安全监管,排查隐患,确保智慧老年大学的安全性。

六、智慧校园建设的成效展望

1.实现教务管理智慧化。

实现了从繁冗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给学校提供更智慧化的管理手段,满足学校老年教育现代化建设需求,老年大学智慧教务管理,涵盖了财务管理、班级管理、教师管理、招生管理、学员管理、考勤管理、党建管理、活动管理、信息管理、线上选课、学籍管理等方面,全过程信息化操作,给管理队伍解了“包袱”,让管理人员和老师轻装上阵,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2.实现教育教学智慧化。

实现了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中的深度融合应用,提升了教学质量。从过去的一个黑板、一根粉笔、一个讲台,到现在光纤进班、多媒体设备教学、直播录播等,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内所有教室全部建成以智慧黑板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室。智慧钢琴教室让学员沉浸式钢琴练习,实现音频监听无碍化教学管理。现代化专业直播录播系统,完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声音、图像采集,通过智能图像识别跟踪技术, 实现“一键式”全自动跟踪课堂教学,既可以网络直播,也可以做成精品录播,永久保存。

3.实现校园管理智慧化。

实现了实时监控管理和智能分析,保障了校园安全。校园管理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校园管理中心通过监控视频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识别人员身份、车辆信息、设备运行状态,遇突发事件及时报警,实现校园智慧监控管理。智慧校园管理中心将校园内所有涉及控制类的设备全部集中于智慧管理中心,实现对人脸门禁、视频监控、弱电系统的集中管理、灯光、空调、车辆等教学环境保障设备的智能联动控制。同时对系统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实现校园的安全管理的可视化监管,为师生提供科技舒适的环境。对学校场地进行数字化管理,需要使用场地,学员与教职工可以在小程序中进行场地预约,避免场地使用无序情况的发生。安防设备全覆盖,通过数字化监控,人脸自动识别,实现图像实时浏览、智能化管理人员进出,准确统计校内人数,避免发生校园安全事件。可以为多个分校开通5G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全部功能,并进行管理;分校学员在小程序中选择校区报名,实现资源共享,就近入学。总校区能查看分校区数据,分校区仅能查看本校区数据。

4.实现适老助老智慧化。

实现了服务老年学员需求全覆盖,让老年学员更舒心。智能如厕。在厕所内安装激光人体感应器、蹲位计时灯、声光报警器等设备,并与指挥中心直连,准确统计人员入厕时长,一旦超过设定的安全时长,智慧管理中心可以收到报警提示,管理人员根据提示的具体厕位及时现场查看,避免意外发生。空中云课堂,5G智慧校园手机APP可以与中国老年大学网上老年大学链接,学员可免费在线观看全国优秀名师在线教学和中国老年大学协会10万集免费精品课程,可以缓解基层老年学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疫情期间学员可以通过手机在家上课,实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满足了防疫常态化的教学需求。报名缴费“一站式”,老年大学微信公众号、老年大学网站端口和智慧校园管理中心平台端口链接,学员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完成注册登记、选课报名、在线缴费、申请发票等网上报名的全部流程。解决学员现场报名难、选课难和缴费难等问题。校园网络全覆盖。校园5G无线网络、无线WiFi全覆盖,同时为满足智慧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电子班牌。每个教室门都安装了电子班牌,实时显示班级课程信息、班级人数,自动完成学员刷脸、测温、签到,并生成考勤情况予以记录,省去繁冗的纸质签到。

5.宣传工作智慧化。

实现了科技与传统媒体完美结合,让学校宣传工作更富有时代感。数字广播、智慧制作工具、云显示终端、校报、校刊、校网、微信公众号等组成校园宣传系统,以图文和音视频融合的方式进行立体化校园宣传,实现与校刊、校报的优势互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机融合,学校宣传工作更有活力,更有时代感。

七、结语

现今社会人口老龄化愈加显著,怎样实现老年群体有人依靠、被人奉养且开心快乐生活已成为全社会亟待思考的问题。就老年大学而言,其给老年人终身学习给予了平台和机会,特别是智能化时代,能为老年人突破数字壁垒成为“数字老人”予以帮助。可见,数字化时代的老年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极具意义。(作者单位及职称:梁山县老年大学初级讲师)

 

  

同舟共“技”与你“助”老

——微山老年大学多维度打造老年教育联盟业态

刘世瑞

 

要: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伴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上升以及生育率的降低,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越来越快。老年大学将会在老年学员诉求与老年大学课程设置上、师资队伍建设上、老年大学的规模上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形成多维度发展老年教育,打造老年教育联盟发展格局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打造老年教育联盟是拓宽老年大学路径的必要条件,是践行积极老龄观的重要体现,是提升老年大学办学层次的迫切需求。打造老年教育联盟需要向内吸收联盟资源,向外输出联盟价值。微山老年大学坚持党建领航,丰富课程体系;坚持作用启航,对外输出价值;坚持媒介续航,立体链接“云上”。与多行业同舟共“技”,与之“协”老,打造教育联盟业态,使得微山老年学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关键字:老有所为 老年教育联盟 党建领航 作用启航 媒介续航

 

前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伴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上升以及生育率的降低,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越来越快。2023我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国务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要“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以保障老年人群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指导。老年大学将会在老年学员诉求与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老年大学的建设规模上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要多维度发展老年教育,打造老年教育联盟发展格局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一、老年大学存续矛盾点

1、老年学员的诉求与大学课程设置上的矛盾

我国老年教育已经存续40余年,整体上来看,教学形式偏向传统,老年大学课程设置供给上,无法满足老年学员的具体需求。过去的老年教育往往集中在传统的艺术领域,老年大学最初的价值定位是为了丰富老年学员的文化生活,教学内容以健身、娱乐和休闲类的活动为主,以达到使得老年人老有所乐,局限在个体功能的发挥上,未来应注重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老年教育的贡献作用需要在社会上形成联盟共识。在当下老龄化时代背景下,老年大学是丰富老年学员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更应该是帮助老年学员回归到社会、发挥余热、实现价值协助者,应该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老年教育。老年教育的速度和质量远远达不成老年学员的入学要求和诉求。《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了“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确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人力资源总量足、素质高”,这就要求老年大学应关注老年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开发适合老年学员的职业培训课程。

2、老年学员的诉求与大学师资力量薄弱矛盾。

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一是老年大学由于大部分不归属于教育系统,在招聘正规老师上条件受限。很多老年大学教师没有编制,大多以兼职教师为主,教师在学校时间不稳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二是即使招聘到合适的老师,也存在借调流失的现象,职称晋级空间狭窄,甚是没有途径,导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各级老年大学缺乏权威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县级以下老年大学的师资力量相对更为匮乏。三是老年大学的老师在社会上受尊重的程度还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流动、晋升空间小、在社会层面不被重视,严重制约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合理使用师资力量,势必要增加与外单位的联盟结对,补齐老年大学师资力量的短板。

3、老年学员的诉求与大学的规模供给不足矛盾。

在逐步老龄化的社会,老年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质量整体上大大影响着整个国家的质量和状态。基于经费、场所、人员等因素的各种不足,老年大学的规模上无法覆盖到有需求的老年学员。老年大学炙手可热已经是不需争辩的现象。但是客观的经济制约等原因,老年大学扩建的规模速度相对缓慢。从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面向社会人员招收为老年大学学生的情况不够充足。这就要求老年大学需要快速壮大来满足越来越多的老年学员的上学诉求。办好老年教育,壮大老年大学的规模,急需社会各界的联盟互助。

二、老年大学打造教育联盟的必要性

1、是拓宽老年大学路径的必要条件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00年)要求: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办学开放度。同时要求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链接有利资源,打造老年教育共同体,是拓宽老年大学办学的必要条件。独木不成林,单方依靠老年大学的开办无法跟上老年学员的诉求,联动一切可以联动的力量,是拓宽老年大学路径的必要条件。

2、是践行积极老龄观的重要体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办好老年大学,打造老年教育联盟,是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注重发挥好老年人积极作用,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重要体现。

3、是提升老年大学办学层次的迫切需求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要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规划要求丰富课程体系,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构建老年学员的课程科学体系,整合社区资源,拓宽办学路径,发挥老年学员余热,服务社会实现价值,是老年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提升老年大学办学层次的必然趋势。老年大学办学层次的提升,应该在自身开办的文化专业的基础上,为老年学员提供社会化功能性的学习内容,在发挥余热的平台搭建上下足功夫。打造老年教育联盟正是可以多管齐下,多方面提升老年大学办学层次。

三、老年大学打造教育联盟的途径

1、向内吸收联盟资源。在课程设置上,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在传统的书画、绘画、声乐、舞蹈等课程基础上,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盟结对,建立常规课程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方式,增设职业技能课、法律法规课、“云课程”培训等课程种类。优化师资力量,在做优做强上下功夫,固定一批常规老师,请进一批短期培训讲师的形式,帮助老年人提高教学品质,实现好的学习体验。在教学方法上,联盟外单位,将老年大学的学习课程实践于各种活动中,通过读书、讲座、参观、展演、游学、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使得老年学员做到老有所学。联盟“云”平台,为老年学员网上搭载平台,提供学习手段。充分发挥媒体力量,使媒介助力老年教育发展。在延申外扩上,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联盟各种公益组织向老年人免费提供教育服务。

2、向外输出联盟价值。积极促进老有所为,体现老年人的价值。广大老年学员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一个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宝库。他们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工作经验,在培育红色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年学员对于红色资源的见证、留存以及在红色资源中赋予的精神的传达和传承上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用好“老”字招牌,充分发挥老年学员的智力优势、经验优势、技能优势,为其参与经济社会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教育支持。在服务社会上,孵化老年志愿服务团队发展,为老年学员利用所学知识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提供机会。在对青少年的关注上,发挥老年学员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验优势,为青少年做好良性引导,传承精神火种。在其他产业上,扩大老年教育消费,发掘与老年教育密切相关的如老年游学产业价值,促进拉动内需,将老年学员的社会性功能影响力增强。

四、微山老年大学的经验做法

微山老年大学自创建以来,深受当地老年学员的欢迎。近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建领航、作用启航、媒介续航,不断链接多方教育资源,打造教育联盟,使得微山老年大学快步发展。

1、坚持党建领航,丰富课程体系。在开设常规书画、绘画、音乐等课程的基础上,微山老年大学紧跟当下老年学员所需,创新孵化出一系列精品课程。一是孵化“思政晚霞大课堂”思政课,持续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工作人员与老年学员中的“意见领袖”结对联盟,持续推进一周一次专题课堂,一月一次思政大课堂,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目前已有37位离退休干部加入老年大学幸福晚霞思政大课堂师资库,开展特色微课堂96次,专题课堂27次,大课堂8次余次。二是孵化“三维方程”游学课程,打造游学联盟,拓宽老年游学的“教与研”,高标准抓好老年教育管理与服务的配合。培塑有威望的意见领袖,组建游学艺术团,用最饱满的精神状态重走“红色旅游线。拓宽视野,融入社会,完美融合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创造更多平台展示老年学员的特长、风采,力促老年游学多元发展。不断搭载服务平台,教学相长,使得老干部不断发挥热能。三是与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建立“联建课堂”,互相聘用老师,形成流动师资库,定期开展相关课程,培养老年学员技术才能,为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立体化、精准化拓宽老年大学课程体系,老干部的正能量作用一定会给学生以激励,职业教育领域也会是老干部不断拓宽余热发挥的舞台,形成“所到之处,老有可学,所学之处,老有可为”的老年教育事业联盟发展新格局。

2、坚持作用启航,对外输出价值。在微山老年大学通过近400份关于调研老干部学员最想做的事情中总结到,老干部学员希望在老年大学中不仅想要学到文化艺术的课程,更希望自身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做出的贡献得到认同和肯定。微山老年大学为老干部学员搭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平台,能够充分发挥老干部学员自身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使得老干部学员在老年大学不仅“老有所学”精神上得到富足,更使得老干部学员“老有所为”价值上得以实现。一是搭载多种作用发挥平台。积极协调微山湖疗养中心二期工程作为县老年大学新址,探索打造康养结合示范典型。按照市局“四个一百”工程建设有关要求,创建挂牌老年大学县军休所分校、离退休党员南苑社区活动基地、微山县医院查体中心分课堂、微山县医院老干部之家和老干部志愿服务队、微湖晚霞红老党员工作室、摄影工作室等多处共享式活动基地。二是孵化“红色传习”宣讲队。依托自身微山湖区红色资源,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有所为”作用,树立一个尊老重老理念,孵化一个以老年大学为主场的红色传习基地,联建N个社区分学校传习脉搏,“一张网”模式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形成“1+1+N+1”“红色传习”新机制,目前已经开展的红色传习活动百余次,取得社会良好反应。三是是孵化“微荷愿”自愿服务队。组织一批年富力强、具有公益精神的的老年学员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目前已开展社区、乡村爱心帮扶、文化下乡等志愿服务百余次,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200余人,参与环境治理100余次。三是孵化“微湖晚霞”艺术团。创作具有微山湖特色文艺作品,用大美画卷、笔墨字迹,表达对党的感恩与热爱,在大型节日、文化下乡等场所开展展演100余次。

3、坚持媒介续航,立体链接“云上”。一是致力整合互联网资源,跟上互联网时代红利。在舆论正向引导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补充线下学习生活。通过老年教育、大众网、今日微山、济宁老干部、微山老干部等多个公共号平台,老年大学多个课堂微信群,积极广泛宣传老年大学工作。二是充分利用网络便利条件,在注重网络舆情监管的前提下,为微山老年学员创造了更多的沟通方式。当前,老年大学有多种功能的老干部微信群近30个,已经开展线上活动会议近40次。老年学员之间互动十分活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互联网亦是宣传老年大学工作的良好途径和重要方式。三是强化网络语言监管的前提下,不断充分挖掘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进行正能量导向宣传。运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方式,产生辐射级正向传播。与时俱进,探索使用腾讯会议的方式,广泛链接受众群体,通过提前预告、线上直播,开办红色传习云课堂30余次。分期分批录制“银铃行动·红色传习”视频,结合线上线下的方式,立体化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传播老干部的社会正能量。四是为老年学员开办媒介传播课程,聘请新媒体老师为老年学员讲授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以及正确舆情引导等课程,形成老年学员与工作人员合力共建新媒体传播正能量的良好生态,使得老年大学教育得到“云”提升。线上云教育,补充解决了老年学员由于各种情况不便参与老年大学课程学习等问题,为“微湖晚霞”更好发挥作用全力续航。

小结:老年大学是时代的产物,在老龄化社会尤显重要。独木不成林,老年大学应该扩宽办学路径、丰富课程体系,及时链接当下老年学员所需。积极打造教育联盟,不仅能够促进老有所学,更能力促老有所为,而老有所为正式老龄化社会中将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机遇。(作者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微山县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群众文化馆员)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

[2]宋谱.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20.

[3]《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

 

摘要: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关键性因素。当前,基层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诸多制约性因素,影响着老年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探索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对于推进基层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基层老年大学  教师队伍  专业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将“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作为主要任务,“发展老年教育应坚持优化布局、面向基层的基本原则,将老年教育的增量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素质,促进老年人全面发展,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还可以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老年人在社会中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实施载体,是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实现老年人个人价值的重要场所。教师队伍是老年大学的中坚力量,要实现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师资力量,是新时代老年大学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任城区老年大学概况

任城区辖2个镇、13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64个村居。2000年7月任城区老年大学成立,2015年进行升级改造,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老年大学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管理逐渐规范,成为一所多学科、多学制、多层次的老年大学。

(一)办学情况。区老年大学在创立之初只有声乐、书法等少部分课程,经过不断发展,引进教师、丰富教学课程、改善办学条件,2023年春季学期,已开设7大类专业,22门学科,60个班级,招收学员1200余人次。另外,开设国学讲堂、运河讲堂、政策辅导等短期课程,建设了多媒体远程教育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健身房等功能室。各类专业课程和活动场地备受老年学员喜爱,得到了学员一致认可。

(二)教师队伍情况。截止到2023年春季学期,任城区老年大学教师人数仅有29人,开设专业7大类专业。因没有教师编制,全部是外聘的,主要来源于本地各类学校有专业特长的退休教师,或有专业特长的非遗传承人、退休干部,少数学科邀请了市文化馆专业教师。教师的学历、年龄结构如下图:

教师人数

所占比例

学历结构

硕士及以上

0

0

本科

11

37.9%

专科

15

51.7%

专科以下

3

10.3%

年龄结构

35岁以下

2

6.9%

36-55岁

5

17.2%

56岁以上

22

75.9%


随着学员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望提高,加之专业学科教师少,已远不能满足老年学员多样性的学习需求。

二、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老年大学是公益事业,没有确定编制,教师就很难像学历教育学校一样有归属感,难以很快融入集体。[]各专业教师都是通过推荐引荐或自荐的方式,以个人或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兼职到校任教。这种教师聘任机制广泛吸纳了本地有才能、热爱老年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但同时也有一些弊端,任教期间,有的教师因个人、家庭原因或某些突发事件学期中间提出不再教学;有的教师因学员人数不足,无法继续开设课程而选择离职;有的教师因年龄过大,个人身体素质不适应教学岗位要求而离职;有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兼职,授课时间和本人单位工作时间相冲突而离职……这些不稳定性,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教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老年大学目前基本采用根据学员需求开设班级,按需设岗,按岗求师的模式。教师来自各行业在职或退休的人员,虽有一技之长,但大多都没有教师资格证,也没有接受过针对老年教育的培训,没有学习过普通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基本都是靠个人摸索,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方式方法不当的问题。而且很多兼职教师一般都没有自身的办公场所,有的学校只是提供简易的教室给教师进行休息使用,使兼职教师难以全心全意进行教学,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另一方面,教师的年龄差异较大,有些教师是目前尚在教学岗位工作的专业教师,这类教师可以接受到目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但可能不熟悉老年人心理特点,在于老年学员沟通交流中存在一定困难;有些教师是则年纪较大,已经在工作岗位退休,和学员年龄差距较小,与学员沟通交流比较方便,但他们可能在专业能力上有所欠缺,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时无法提起学员的兴趣。

(三)后备师资不足。当前技术发展快,老年人接收的新知识新思想也渐渐变广,这就也使得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也逐渐增加。一方面由于任城区老年大学目前所处区域高校较少,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例如计算机、古琴、摄影等专业,都只有少数教师任教,一旦老师遇到特殊原因不能继续上课,就只能调课或停课;另一方面,一些专业是邀请了区域内的非遗传承人进行授课,例如剪纸、绒花制作等专业,这些专业的教师除了承担着老年大学教学任务,还要参加其他各种活动,行程比较紧,一旦这些老师在时间上安排不开,这几门非遗类课程可能就面临停课甚至取消该课程。

(四)机制有待完善。老年大学教师课时费发放制度尚不完善,国家层面仅有宏观指导性意见,地方未制定统一的课时费发放标准,大多数老年大学基本上是根据当地财政预算办学经费,参考相邻县市区同类学校情况,结合本校实际支付教师课时费。目前任城区老年大学是根据教师职称、学历、任课年限来发放课时费,课时费并未与教学效果等挂钩,这也就导致少数教师责任意识不强,削弱了归属感,存在兼职就是临时的观念,对工作缺乏钻研精神,课堂教学随意性大,学员满意度也随之降低。

三、加强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保障老年教育事业教师队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老年大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建设一支乐于奉献老年教育事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老年大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老年大学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多方发力,扩大教师选聘途径。广泛了解各专业师资信息,建立教师资源后备人才库。一是通过组织推荐。密切联系教育、卫生、文体等单位,协调本地公立中小学、辖区内高校、艺术团体等友邻单位,发挥这些部门单位在优质师资的推荐、培训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向社会发布公告。通过任城区老年大学公众号、济宁市比较有影响力的宣传媒体,发布教师招聘启事,由学校教务科负责对应聘人员进行考核,选拔符合要求的、热爱老年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担任教师。三是走访本地民间艺术家。民间艺术家是丰富老年教育教学多样性的重要力量,可邀请民间艺术家到校开设具有当地特色的课程、提供教学场地、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将民俗文化传播到老年学员当中去,使老年学员在学习中体验到本地民俗文化的韵味,同时这些民间艺术家还可以带领老年学员积极参加当地的各类活动,让老年学员老有所学且老有所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四是注重离退休老干部资源。老干部是历史的见证者,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请热心老年教育事业老干部开设思政类微课堂或者讲座,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学员头脑,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为老年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增强老年教育师资队伍思想政治性。

(二)科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制定教师管理办法。例如《教师守则》《教师管理办法》等,明确教师的职责任务,要求教师认真熟悉本专业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精心备课,采取易于老年人接受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二是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搭建第二课堂平台,同时依托元旦、端午节、中秋节等各类传统节日开展活动,通过新闻媒体、书画摄影展、文艺演出等渠道多途径展示教师专业特长和学员学习成果充分肯定教师的教学成果。三是学校建立意见反馈渠道。收集学员反馈的各种意见和建议,督促授课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提升个人能力;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认真听取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师的合理建议积极采纳,好的教学经验也及时推广,发挥集体的智慧。学校的管理者要多关心教师的心理感受,建立更多的激励机制,使他们感受到付出被认可、被尊重[]

(三)突出培训,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一是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政治立校,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组织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思政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引导教师践行老年教育办学方针,组织教师学习全省老年大学校长会议精神、《山东老年教育条例》、《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开展教学。二是强化教师专业培训。教学技能是教师掌握的理论知识向教学实践转化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既能切实解决教师在既能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上碰到的问题,又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理论素养。[]采用外出学习、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召开讲座培训等方式,引导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表达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增强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信心。三是组织教学理论研讨。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理论研讨会,邀请区域内老年教育专家到学校就老年教育工作的前沿理论、先进理念作专题辅导,提高教职员工的理论研究意识和水平;增办老年大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内部刊物,把本地老年大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相关成果集结成册,作为学习交流的有效载体。(作者单位及职务:任城区老年大学 工作人员)

[]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19/content_5121344.htm,20190113.

[] 孙建新.老年大学师资队伍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6):39-42

[] 彭彤.构建新时代老年教育师资队伍体系的对策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21(7):42-44

[] 于荣萍,王汉鸣,刘素芳等.  浅谈老年大学教师聘任和管理[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8).

[] 张钧伟.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1):85-88

[] 柳华盛.终身教育视域下城区老年教育师资现状分析与建设对策——以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为例[J].当代继续教育,2014,0(5):25-29